|
心的交流 情的交融——班主任点评《自我教育手册》的点滴体会
周萱萱
学生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这一阶段的他们尤其渴望被人关怀、被人理解;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渴望有人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适当的点拨。《自我教育手册》中“内心感受”这一栏无疑成为他们抒发内心情感的最佳阵地。他们或为些许小事,抒发怨愤;或坦诚迷惘,请求解答;或面对高考,忧心忡忡;甚至因情窦初开,诉说隐衷。古人云:“言为心声”,确实如此,这里是学生思想感情最真实的流露,他们渴望的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因此,班主任此时的点评,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情况,从人出发、因文而异,相机而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润”字上下功夫,即必须将着眼点放在“人”身上,寄言以情,以情润人。从“人”出发,以期平等、以期同声、营造“和谐”,求得师生间心理上的沟通。
一、以情润之,“情——感”结合
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伴随着情感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态度、学习效率以及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与情感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给学生以爱心、耐心、诚心,运用自己的智慧准确地把握和调控学生的晴雨表,引导学生发展健康的情感体验。当然,教师若能在学生抒发内心感受时,直接参与他们的情感活动,参与他们的喜怒哀乐,并把自己的感受直接告诉学生,定能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达到师生心灵交融的效果。如有位学生怀念她去世的奶奶,写得很动情,看过之后,我给她加了这样的评语:你哭了,是吗?我也哭了。真情可贵!没想到这寥寥几句评语学生看了竟很感动,她在下面补写了一句:老师,谢谢您!谢谢您的理解!又如有位男生,别人和他吵嘴,他感到很委屈,于是在“内心感受”这一栏中叙述前因后果之后愤愤地写道:他不是人,简直是畜生!看完之后,我没有批评他的不文明,而是用陶铸和鲁迅的各一句诗组成联句:“心底无私天地宽,相见一笑泯恩仇”。男同学之间由玩笑到争论,由争论到吵嘴,这是他们经常唱的“三部曲”,胜者一方满足了好胜心,败的一方发泄一通,过后犹可相安而处,这位学生已在这里得以发泄,心理可以平衡,我相信他能正确处理。果然,不久他们就友好如初。
安徽心理网学校心理资源.doc
(38.5 KB, 下载次数: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