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83|回复: 0

[杂谈] 德育化的“误区”心理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1 16: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刘宝寿
  德育首位,德育渗透,一直是教育战线思想工作的主旋律。当前学生难教育,品德滑坡,上课不遵守纪律,不尊重师长,课下更是不遵守公德,做些不文明不礼貌的事情。这纵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我认为当前德育的最大失误并不是抓得不够,而是没有把握德育的心理规律,造成了德育误区,即“心理问题德育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心理容易骤变,难以捉摸,我们部分老师归因于思想变坏,不思进取,品德低下。现摘取几个德育的误区的实例,希望为我们大家敲响警钟。
  一、活泼好动,调皮捣蛋
  气质、性格是人们心理面貌的一部分,老师在欣赏冷静稳重、勤于思考的学生的同时,可别忘了对外向型学生活泼好动、态度乐观的肯定,切不可片面或以自己的喜好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能因为他们外向好动,成绩不突出,有时甚至做些出格的事情,就认为他们品德不好,德育欠佳。
  例如:甲班某同学活泼好动,平时总是蹦蹦跳跳,面带笑容,像个快乐的小天使,上课回答问题时鬼点子也多,有些问题连老师也难以把握,偶尔也唱下“反调戏”。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使授课进程一帆风顺,不能及时地从心理角度引导他,宽容他,反而在全班同学面前当场批评了他一次,并刻意冷落孤立他,使一向活泼好动的他在失去师爱的同时,又遭到同学们的嘲讽。之后,他上课干脆不发言,逐渐变得沉默寡言。这样就会影响他的性格发展,甚至影响他的思想品德正确培养。
  二、自卑羞涩,不尊师道
  家庭境况差,自身有缺陷,学习成绩不好是中学生产生自卑感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对学生因缺乏信心而引起的“畏师症”,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把它等同于“不尊师道”。
  例如:某同学远远见到老师,就来一个“急刹车”、“闪电式”地掉头跑,老师在课堂上就狠狠地把他批评了一通,认为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但这位同学由于自卑心理作怪,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到最后,这位同学始终拿不出向老师解释的勇气,为此,原来就自卑的他,变得更加自卑孤僻了。这里不是学生部尊重老师,而是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造成的,这显然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了解,是当今德育教育的一大误区。
  要解决德育教育中“心理问题”误区,应该重视心理辅导提示,通过个体谈心,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给学生以自信,可以帮助个体情感的宣泄与净化,更全面地了解自我,获得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师爱则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
  因此,学校、社会、家庭都要努力转变德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落实学生的主体模式,从各方面多角度来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根本上改革德育教育模式,才是减少中学生德育失误的出路所在,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5-20 10:26 , Processed in 1.1579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