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同伴交往现状、问题及教育 唐 书1 章淑君2 摘 要:通过对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基本情况和同伴交往的态度、情感体验等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并结合个案展开分析,了解初中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引导与促进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教育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同伴交往,现状,问题,教育
引 言
初中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生的交往对象从家庭、教师逐渐转向了同龄的伙伴。对他们来说,同辈群体和亲密朋友更容易给他们带来心理的满足,平等的同伴关系给初中生提供了表达新观念、尝试新技能、展示新行为的宽松、自由的氛围,也给他们提供了社会比较的参考框架。为了被同伴接纳,初中生需要得到所处群体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会减弱他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和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初中生同伴交往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心理健康、生活态度和社会化发展等都具有重要影响。[1]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青少年孤僻离群或敏感多疑,与同伴不能很好的交往与合作,同伴交往问题成为初中生的突出问题行为之一。[2]
一、研究意义
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从多角度对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生同伴交往的现状、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有利于人们科学合理把握当前初中生在同伴交往中的行为表现与心理特点,丰富人们对初中生人际交往的认知。
有利于家长、教师了解初中生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和独特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当下的交往现状及问题,从而架构起成人和孩子沟通的桥梁,提高教育与引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发展优质交往活动对初中生成长的积极意义,限制不良交往活动对初中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成为初中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
同时,也有利于初中生增强对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表现与心理特点的了解,从而更加合理地处理自身需求与他人需求的矛盾,减少同伴交往的分歧,为走向社会进行社交活动打下基础。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原则,共抽样了5所初中,其中省会合肥市2所,分别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137人,市区初中合肥市第五十中学271人;铜陵市2所,分别是市区初中铜陵市第十二中学246人,农村初中铜陵县和平初级中学120人;安庆市1所,农村初中枞阳县横埠初中101人。共有1025名学生参加本研究,获得有效问卷875份,有效率为85.37%。875名有效被试的具体分布如下(见表1):
表1 所调查初中生的分布状况
| 年级
| 性别
| 城乡
|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男
| 女
| 城市
| 农村
| 人数
| 245
| 322
| 308
| 431
| 444
| 503
| 372
| 比例
| 28.2%
| 36.8%
| 35.2%
| 49%
| 51%
| 57.5%
| 42.5%
|
三、研究工具
正式问卷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家庭背景”,自行设计。涉及的背景变量包括性别、年级、户口所在地、学习成绩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等。
第二部分是“中学生同伴交往调查问卷”正式问卷。[3]该问卷中1-37题检测同伴交往总体状况,第38-65题检测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困扰,第66-76题为初中生对同伴交往的认识及交友要求的题目,不计分,仅供分析时参考。
四、数据处理
年安徽省基础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