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65|回复: 0

[森田] 《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 冈本常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5 19: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照片 - 淘宝网.png

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
冈本常男/著
作者简介,寄语中文版,前言
购买途径:淘宝网当当网 亚马逊 或联系QQ:516700963为你代购

作者简介
冈本常男1924年生于日本广岛,1958年开设冈本商店,1963年参加尼齐伊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建,曾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1985年,他身患严重的肠胃神经症,苦不堪言。后幸遇"森田疗法"才得以痊愈。其间,他深感"森田疗法"不仅是医治神经症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指引人生走向成功的一种生活哲学。
为此,冈本先生于l988年设立了精神保健冈本纪念财团,用以资助神经症研究和推广"森田疗法"。本书是冈本先生继《克制自我的生活态度》后又一部专著。全书以作者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讲述了公司职员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应如何应用"森田疗法"克服种种心理障碍,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加深对"森田理论"的认识。同时,作者还注意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和分析,于平凡事实中引出耐人寻味的哲理。

寄语中文版
此次,我为公司职员撰写的《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这部拙著,承蒙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潘金生教授、潘钧先生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当今,中国引进了市场经济,因而其经济正取得飞跃性的发展。在实施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要求对于作为市场的顾客提供更好的商品,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了不断地适应这一要求,必需在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中取胜。总之,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要谋求"革新、不断进步",即求得中国古语所说的"日新,日日新"的繁荣景象。我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在日本的一个大城市--大阪,有一条名为"船场"的批发纤维的商业街。1910年时,街上曾有几百家以批发纤维产品为主的商店,可是在经历了80余年后的今天,仅有十几家幸存下来,余下的大部份商店都先后破产。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这样。无论经营企业也好,在企业工作的薪俸阶层者也好,如果不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市场的动向;企业政策的改变,采取机动灵活的对策,连生存下去都将有很大的困难吧。在当今的日本社会中,如不能有效地适应企业政策的变更、合理化建议的采用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其结果定会有不少人患神经症或忧郁症,终日为之闷闷不乐。即,这种所谓"由精神紧张而积淀下来的心理上的疾病"会日益增多。据一次通信调查,在企业工作的75%的薪俸阶层者回答:"平时不知为什么总感到有点紧张反应。"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指出克服这种精神紧张状态的方法。过去,我本人就因为精神紧张而患了极为严重的肠胃神经症,多年来受其折磨,苦不堪言。后来幸遇"森田疗法",用这一精神治疗法,终于在短时期内奇迹般地得以痊愈。这本书就是以我亲身感受为主要素材撰写而成的。拙著的中文版,如对中国人民多少有些参考价值的话,我将感到十分荣幸。此外,对积极推
荐拙著译成中文出版的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贾蕙萱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财团法人)精神保健冈本纪念财团理事长
                       冈本常男

前言
  此一位经营养鱼场的朋友曾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把用于养殖的约几千尾小鱼苗放入鱼池内,每天喂以饵料。结果,由于饵料摄取方式的不向,这群鱼必定分为不同类型的三组。摄食积极,养得膘厚的一组(假定称为"A群");摄食并不积极,食欲一般的一组(假定称为"B群");还有几乎不进食,且甚少游动的一组(假定称为"C群")。这几组鱼群大致各占全部鱼数的三分之一。如果只把称作"瘦鱼"的"C群"全捕捞起来,然后将其倒入另外一个鱼池,那么这组鱼群依然又会分为三组。其中的三分之一摄食多,另一组的三分之千摄食平平,剩下的三分之一几乎不进食。将此方法多次重复,并让所有的鱼都进食。这就是所谓的"挑选"作业。再说,即便同类的鱼也会分成三组,这点确实是非常有趣的。因为这一规则,看去也非常适用于我们人类的世界。我作为一个经营者,在企业中已生活了30余年。在此期间,见过许多公司职员,可谓举不胜举;此外,我从第一线退下来后仍通过讲演会、研讨会等多种渠道接触到不少职员。据我本人观察,在职员中确实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性开朗、直爽;另有三分之一的人属于一般;余下的三分之一的人则生性阴郁、固执。若以上述鱼群作比喻,最后的一类人相当于"C群"的"瘦鱼"。可以说他们是属于生性阴郁、固执的内向型性格的人。存在于这些人身上的共同点是:所谓的神经质性格:不善于对外;患把忧症,为人做事极端认真;凡事内向,执著心强;正因为如此,性格倔强好胜,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另外,感受性敏锐;对内动辄自咎,对外则反应过分敏感。其结果,精神上的紧张积淀下来,终以身心不调的症状表现出来。这就是神经症。在商业这一战场中,有相当多的斗士为这种神经症而感到苦恼。而且,神经症的一个特点就是本人往往并不觉察。过去我本人就是这一病症的典型。是"森田疗法"(由东京慈惠医大名誉教授森田正马博士(1874-1938)约于1902年创立的)将我从被折磨得简直难以忍受的、痛苦万状的神经症中拯救出来。在"森田疗法"看采,神经症并不能算病,而是源于心的束缚。这个作为一种精神疗法已获国际好评的"森田理论"(森田疗法理论),同时也是卓越的人生哲学。我本人也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似地得益匪浅,甚至连性格都有很大的改变。假如本书能作为一本劝言录,有助于商界的斗士们驱散覆盖在心灵上的自我防卫意识和烦恼的话,我将感到无比的欣慰。


引言——"营业高手"的拼命、忘我的工作态度
  昭和五十八(1983)年二月,曾任尼齐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的我再次就任营业总部部长,兼任副总经理。当时我已59岁了。作为参加四公司合并、创办尼齐伊的一个经营者,我在以后的20年里一直担任公司营业方面的最高负责人。我在流通业界竞争激烈的商业战场上,经历无数艰险,克服重重困难,以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荣誉--在公司里被称作"营业高手"。对此,我本人也抱有一定的自负感。其间,唯有一个时期,因公司根据我的提案而成立的子公司受挫,加之当时我患眼疾而去住院治疗,便把营业负责人的职位让给了别人。然而,这次因那位担任营业方面的负责人病倒,突然我再次被推上负责人的岗位,这可谓时隔两年,东山再起吧。另一方面,从年龄上来讲,也该是我最后一次任营业总部长了--一个掌握全部营业部门,率领部下1万5干人冲锋陷阵的营业总部长。为此,我曾暗暗地对自己发誓:"为做一个理想中的营业总部长,我将竭尽全力!"我从就职的第二天起,就开始拼命地工作。本来,我已是一个过分认真,全身心地致力于工作的人了,而这次比过去更加努力,即便是每天的工作日程这一项,也要亲自周密细致地安排,并要求自己严格执行。下面描述一下当时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吧。我的一天工作是从早晨慢跑开始的。虽说是慢跑,并非仅仅跑步而已,而是边跑边听有关经营方面的录音带。我每天上班比谁都要早到,到了公司后随即投入工作。从审批文件开始,直至研究当天需布置的诸多事宜,接下来便同营业干部碰头、参加朝会、出席有关会议,之后还要赶赴下属各店去巡视。我一个接一个地巡视店铺后,在乘车回公司的途中,还要给刚刚巡视过的各店店长和事业部长草拟指示文件。回到公司后,紧接着听取部下的各项汇报,处理需要裁定的有关事项,此外还要连续出席几个碰头会。这样,每天回家自然就很晚了,但我从不空手而归,总要抱上几本有关流通方面的本行业杂志,晚上可以在家浏览。那时,我从未考虑过与家人的团聚,从早到晚,占据我脑海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即便同公司干部一起打高尔夫球,或同公司职员一起喝茶,我依然张口就是工作,没有其他话题。这样有规律的生活,约坚持了两年左有,其间甚至一次也没有打破。因而别人或许认为我好像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典型,其实并不尽然。我是一个患有严重的杞忧型的人,正因为此,生性倔强,不愿轻易服输。我想可以这样说吧--当时的我,一边暗暗地对自己起誓:这是我告退前的最后冲刺,当无愧于自己的人生,一边竭尽全力扮演了"理想的营业总部长"这一角色。身体出现不调是在昭和六十年秋的前后。当时,我食欲锐减,原本饭量就小,在近40年里养成了一日两餐的习惯。因担心肠胃作痛,我一直恪守一
日两餐制,因而才能积极紧张地完成了诸项工作,但有时候连一日一餐都难以维持。此后,我食欲减退的情况日益加剧,半年后几乎每天只能进餐一次;就这一餐,无非是半片面包、汤和少许冰激淋而已,如同婴儿刚断奶时的进食量一般。当然,我的体重也急剧下降。我原本身材矮小,身高只有156厘米,体重过去一直保持在45公斤左右,但这一来,体重眼看一天天轻下去,竟剩下36公斤了。当然,体力也随之衰退了。我家门前有一条平缓的上坡路,当时已不能照直地走上去了,非得让妻子在后面推着才行。即便如此,我仍坚持每天早晨慢跑,每天上班,从没有休息过一天。我踉踉跄跄、摇摇晃晃地在路上慢跑的时候,旁边正上学的学生们一个个地擦肩而过,把我远远地抛在后面;去上班的时候便躺在车里暂作休息。在别人看来,也许会感到滑稽可笑,但作为当时的我来讲却是拼出命来干的。尽管体重减轻,体力衰退;我仍不断地鞭策、激励着自己:"我是营业部总部长,要为公司付出更大的努力……"。


我竟然到了骨瘦如柴的程度
  我手头有一张当时的照片,不知道当时情况的人看了,怎么也不会相信就是我。照片中的我十分可怕,面颊塌陷,脖颈上布满皱纹;而且喉部像被剜了一块似地深深地陷了下来。在那消瘦的脸上,唯有眼睛发出异样的光芒,看去像是被什么东西附在身上一样。"那时的冈本先生像是一副骨头架子在行走似的。"--这是同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告诉我的。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当时我以一个婴儿般的饭量来维持连续数日的繁重而紧张的工作。假如知道得的是什么病,如内脏某个部位有疼痛感等,那只需去医院治疗即可。但,我只是没有食欲,不管面前放着什么样的美味佳肴,也丝毫引不起食欲。其间,我一边为这种原因不明的"食欲极度不振"的疾病所折磨,陷于日益痛苦之中,另一方面凭着自己的毅力坚持在商业战场上不畏难险,顽强战斗。上面提到的所谓原因不明,实际上是来自我对于饮食有过某种强烈的体验。也可以说,正是这种体验导致固定观念的产生,并成为日后病症的间接原因。所以下面想略激谈谈这方面的情况。从昭和二十年战败之日起,我在西伯利亚度过了四年的俘虏生活。当时收容所的生活状况简直令人难以忍受,尤其是伙食更加糟糕。一日三餐均为水煮大豆,有时这种情况竟持续一个月之久。结果,我身上出现了严重的慢性痢疾的症状,连续几天大便里带有透明的粘液和血的混合物。每天,与我同房间的伙伴总有几个相继死去。我想,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若不治好严重的痢疾,恐怕连命也难保。我深知自己的肠胃不好,所以尽力将一日三餐减为两餐,以保护好自己的肠胃。从此我便养成了一日两餐的习惯,并坚持了40年之久。不仅如此,总担心肠胃不适的我,自复员回到日本后仍给自己规定主食为面包或面条,15年来未沾过一粒米饭。即便如此,若稍稍多吃一些,或吃油腻的食物,马上就泻肚,以致胃痛难忍。基于以上原因,可以说在我再次出任营业总部长后自然就更加注意饮食了-- 吃饭决不能过量;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餐;稍稍不利于消化的食物,绝不沾口。我想,如果损坏了胃,以致必需住院治疗的话,那必然会给公司增添麻烦,所以更应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结果,我的体重降至39公斤,瘦骨嶙峋,只剩下一副骨架子了,唯有眼睛还发出异样的光芒。当时,仅凭着自己的毅力在挣扎、在奋斗的我,独自在脑海里反来复去地思索着这样一句话:"这样下去可不行。总得想个办法才是。"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里后,妻子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语气对我说:"我有话要对你讲。""请你把营业总部长这个职位辞掉吧。"我们结婚已有30年了。不管我在经商方面濒临怎么样的危机,妻子的性格依然开朗如故;对我的工作从不插嘴干预,而是满怀信心地予以支持。妻子的话一下子刺痛了我的心。它道破了牢牢束缚在我思想上的自我防卫意识,直穿内心深处。当时,我浑身感到软绵绵的,真想一屁股坐下去不动了。不久,在昭和六十一年四月一日,我向总经理提出:"我身体不好,恳请让我辞去营业总部长的职务。"可在平时,我本人总是向那些担任管理工作的部下训示:"连自己的身体都管不好的人,还有什么资格担任管理工作。"我当时那种悔恨的心情,谅你们一定能理解的吧。

邂逅"森田疗法"
我在我准备辞去营业总部长一职时就曾考虑过:不管怎样,先要做一次彻底的内脏检查。当时也有这样的想法,即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然后重返岗位再作一番拼搏。我最初去的是从前接受定期体格检查的那家医院。他们从胃、肠、肺起,直到血液、心电图等,全都给我做了精密检查。检查结果是:"营养失调,其他并无异常。"--因为什么也吃不下,必然会导致营养失调。虽说这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非常想知道究竟为什么吃不下的我来讲,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接着我便去了国立综合医院,检查结果为:"有些胃下垂的迹象,但别无异常。"--根本不可能的事!现在我完全没有食欲;身体已瘦弱成这样,怎么会没有……。于是,我便四处寻医问药,最后去了四家医院进行了检查,但所出的结果都是一样--"并无异常"。没有比原因不明更让人感到不安的了。因而我非常着急地想了解自己究竟得的是什么病症。我试了各种方法,从药物到保健食品,最后连别人以为效果不错,劝我试试的"心灵疗法"也都做了,但是无论哪一种均未取得明显的效果。俗话说,"溺水者也想抓根救命稻草。"可是,我连根救命稻草也没有抓到。别说等病治好,重返岗位拼搏一番了,假如这样下去,我的体重将会减到20多公斤,甚至会危及生命,……。想到这里不觉黯然,心情十分沉重。就在我非常苦恼,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天,我忽然想起一个老朋友。他过去同我一样总是查不出食欲不振的原因,最后甚至让他必须住院治疗,于是我就拜访了他。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昭和六十一年六月七日。朋友大西辉生先生(当时任大西衣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长,现任副总经理)听了我陈述的症状后说:"冈本先生,我以为你不是肠胃不好;而是神经症在作怪。"他的这一判断使我大出所料。--神经症?我几乎为之惊呆了。他对我谈了自己的亲身体会:七年以前,大西先生和我一样,陷于食欲极度不振的状态之中,病情发展到一天至多只能吃一根香蕉或一个苹果的地步。为此,他曾先后住进两家医院进行治疗,但肠胃的状况依然如故,丝毫没有好转。正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亲戚送来一本书,并说:"这本书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这是一本稍有耳闻的有关精神疗法的书,名为《森田疗法》。于是他便信手拿起这本书来,读着读着不禁为书中记述了正是自己所烦恼的诸种症状而感到惊讶。大西先生一口气就将那本书通读了一遍,此后又购得约20本有关森田疗法的书籍,逐一地阅读起来。不久,大西先生终于觉察到:自己的病并不是肠胃内有什么疾患,而是在调节肠胃功能的自律神经中出现紊乱。此后,他就依据森田疗法的指导,决定每日三餐,即便进食量少一点也无妨。这样,他身体渐渐出现好转的征兆,过了三个月后,完全恢复了健康。大西先生的这番话,使我感到犹如冥冥黑暗中突然点亮的一盏明灯。可能我也是神经症吧。或许用这种疗法也能治愈我的病吧……。就在那天,我将大西先生给我的五本有关森田疗法的书和盒式录音带带了回来。说实在的,我当时还是半信半疑,但不管怎样先读起来、听起来再说。虽说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但这种精神疗法的内容与我身上的症状完全相符。而且,对形成这种病症的患者性格所作的分析也很透彻,宛如在明镜中看到自己一般。在我反复读,反复听的时候,每次都感到它的内容恰如雨水浸入久旱的大地似的,沁入我的心脾。不久,我也终于认识到并确信这是对的--自己的症状并非来自肠胃有什么病变,而是神经症的表现;引起这种神经症的原因是自己未能掌握好心理上的平衡。在见到大西先生后的第五天早晨,是我相隔40年后第一次用早餐。尽管当时仍无食欲,但我还是实践了"做你应做的事"这一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我提心吊胆地将半片面包、少许汤吃了下去。到了公司后接下来就是午饭,这也是硬将它塞下去的。然后便是晚饭了。这样,我虽然非常担心肠胃能否承受这些食物,但总算做到了一日三餐。一个月后,体重也增加了2公斤。此后,每月平均增加两公斤,半年后,体重增到50公斤。这作为我来讲,当是最佳的体重。我的身体奇迹般地得到了恢复。当然这不仅仅是体重和体力。从这以后,我不断地阅读有关森田疗法的书籍,受益匪浅。因而,我的性格、观察事物的观点,甚至考虑问题的方法也无不发生巨大的变化。

关于"顺应自然"地生活

  我前面,我多次使用了"神经症"这个词,乍一看很容易明白,然而却是很难把握的一个词,或许还会给人一种古旧的感觉。这种"神经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所谓神经症,是指由于心理上的构造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或身体上的,或二者兼有的功能性障碍固定下来的状态。"(东京慈惠医大名誉教授高良武久博士语)。具体地说,它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症状,如大西先生和我所患的肠胃神经症,以及失眠、头痛、眩晕、肩酸、心悸亢进、不安发作、对人恐怖、对肮脏恐怖、乘车恐怖等。我想,无论谁都会有过以上所列举的一种或两种症状的亲身感受吧。也就是说,神经症不但没有什么古旧之感,反而是被称为"精神紧张社会"的现代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症状。浜松医科大学大原健士郎教授(森田疗法学会理事长)也曾指出:"来内科就诊的三分之一患者,均与精神创伤性疾病有关。"有相当多的人和我过去一样,并不知道真正的病因,而去医院看病求药。森田疗法是治疗神经症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神疗法。它科学地阐明了人固有的欲望和不安,以及感情方面的构造等,可以通过"顺应自然"的行动来治愈神经症(森田正马把适用于"森田疗法"的神经症称为神经质,高良武久则称其为神经质症)。"顺应自然",其实是一句涵义很深的话。以我自身为例,在为了做一个"理想的营业部长"而不辞劳苦的内心深处,还隐藏着这样一种心情:"渴望别人称赞自己:冈本真不愧是个创业者,干得非常出色。"、"希望受到同事和部下的尊敬。"、"总想让每个人都认为我是一个好人。"……。因而,我竭力掩饰自己身上的弱点和缺点,只将自己身上压上一副"理应如此"的自我防卫的精神重担。正是由于上述心理上的纠葛以及因担心肠胃病变而引起的疑病症、精神交互作用(指由过分的注意和病觉二者构成的恶性循环)三者的交缠,其结果必将导致心理和身体间的失衡,其症状表现为食欲急剧减退。我在前面已经提到,写在"森田疗法"中的对于性格的分析,犹如在明镜中看到自己一般。易患神经症的人的性格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 自我内省型(小心谨慎,性格内向)②执著心强。③感受性强,性格属相杞型。④完美主义(具有强烈的生之欲望)上述所有的特征,无一不符合我本人的实际情况。人,就是这样,即便自以为了解自己性格的人,也很难做到客观地、毫不掩饰地认识自己。我自与"森田疗法"邂逅后,完全解除了自我防卫的思想重负,这时方始得以真正地认识自己。现在,我在担任尼齐伊咨询顾问的同时,还兼任财团法人精神保健冈本纪念财团的理事长。我在长达40年的商人生涯中,虽说历尽了无数波澜和险境,但这一点是可以断言的--我冈本有今天,完全有赖于众多卓越的前辈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但,我引以为憾的是:我若能更早一些相遇"森田疗法",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话,那么也就不致于给前辈和同事们,以及朋友和家属带来如此多的麻烦了吧。在这样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高度信息化社会中,人的价值观日趋多样化,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这便是即将迎来的21世纪的当代日本。它对公司职员来讲更是一个严酷的世界。商业战场,犹如使人感到精神极度紧张的汪洋大海,若肩上背着沉重的自我防卫的精神重负,这就意味着他将随时都会溺水而亡。

一、什么东西在追逼着你,使你忙忙碌碌,步履匆匆?(1)
威胁职员的诸种精神重压
近来,薪俸阶层者的过劳死、猝死已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比如,直到昨天旁人还见他在拼命地工作,而今天却突然死去了。对于他本人来说,自不待言,对于他所留下的家属;工作过的公司来讲,更是一件令人悲痛和哀伤的事了。每当我听到有人过劳死;猝死的不幸事件时,我从来不以为这只是旁人的事。正如我在引言中所谈到的,因食欲极度不振而变得骨瘦如柴的我,假如当时不与"森田疗法"邂逅,我想也会遭致同样的命运的吧。所谓过劳死,顾名思义,即指因超负荷劳动而致死,但这与"工作方法"的得当与否不是也有关系吗?即便在同样条件下做等量的工作,有人感到疲惫不堪,有人却不以为然。若以为身体强壮的人不会感到疲惫,那你就错了。反之,有的人虽体力并不强,而且还身患宿疾,但却能不费劲地将工作完成。一言以蔽之,关键在于你是如何掌握心理平衡的。假如在持续保持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做自己不愿意做的某项工作,总有一天会支持不住而导致死亡的。反之,对自己所做的工作非常喜欢,即便有些力不从心也不致于感到十分疲惫;再说,即便累了也能很快恢复。我想,谁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吧。然而,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当然不允许你只选自己喜欢的工作来做。有时因人事变动,不得不到自己不擅长的部门去工作;有时却又不得不与自己所讨厌的上司或同事在一起工作。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不少的吧。这就是薪俸阶层者、职员的真实处境。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公司、商社,换言之,犹如一个使人陷入精神重压的海洋。这些每时每刻都有可能被大海吞没的薪俸阶层者、职员,面对那无穷无尽的精神重压,该如何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呢?这也正是本书要着重阐明的主题。当代的日本,也被人们称作是全体国民均处于精神极度紧张状态的时代。可以说,从上幼塾的小学生直到单身生活的老人,全体日本人无一例外地都在肩负着各种各样精神重压的情况下艰难地生活着。其中,尤其是职员犹如在充满精神重压的汪洋大海中游泳一般,具体来说,日本的公司职员究竟处于怎样的环境下呢?以下请允许我大致勾勒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这种精神上的重压、紧张感从孩提时代起便已开始了。最初是入学考试的竞争,然后经过一番苦斗,终于通过职员录用考试,进入理想中的公司。这本身已足以使人疲惫不堪的了,但到公司任职后,不但得不到稍事喘息的机会,就连自己与真正的精神重压的较量也只能算是刚刚开始。例如:与同事问的竞争与不和、与上司的关系(不和、对立);倘若有部下,则不得不承受来自上下两方面的夹板气,直至诸如晋升、降级、左迁、调职;只身赴任、派遣、退休后的不安等,种种烦恼不期而至。以上这一切都将成为导致精神紧张的主要因素。虽然公司这种组织形式过去已有;它本身必然会带来种种烦恼,但,时代的迁变使其变得更加严峻。内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日本企业的独特体制--"年功序列、终身雇佣" 两这大支柱也开始逐渐走向瓦解。在极力崇尚能力第一的现代公司里,那过去业已存在的精神紧张状态也必然会随之日益加剧。今天,在这个被认为是一个处于变动、变革的时代里,没有一家公司像过去一样,仅靠一种行业便能生存下来的。各个公司都在谋求经营的多元化,以及向不同行业的领域拓进;公司的职员也必须努力适应过去一无所知的商业领域。这种情况的不断增加,也必将由此产生精神紧张吧。而且,围绕全日本企业界所产生的变化极其激烈的时代动向,也对公司职员们的精神世界构成威胁,例如: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大量的,几至泛滥的信息;向海外拓进,雇佣外国人等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机器人的应用;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而带来的"合理化"等,而其中的任何一个新的动向,都是公司职员以前从未遇到过的课题。因而可以这样说:这些新的动向一方面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给公司职员带来无数新型的精神重压。当今,不仅在环境方面出现了这样的变化,而且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也相当的明显。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在奉行"工作至上"原则的课长和于业余的娱乐生活中寻求人生价值的"新人类"之间,毫无共同语言。由于"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的实施,还涌现出许多办事干练的女性管理人员。平日轻视女性的资深的老职员,在女性上司的领导下工作的例子也并不少见。这也是造成精神紧张的原因吧。另一方面,那理应起到缓解处于紧张状态的神经、使自己得以恢复体力、以迎接明天的家庭,又是怎么样呢?首先是用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过长。尤其是那些在首都圈内工作的职员们,上下班花一个小时的人还算好的,其中有的人甚至花两费个多小时;而且坐的是塞得满满的超载电车。仅上下班就已耗费掉他们相当的精力,
当然,这不仅谈不上缓解业已紧张的神经,反倒等于加剧了它的紧张程度。而且,对于男人来说极为重要的家庭,也未必是一个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的地方。特别是男女地位正在发生逆转的今天,对于一家之主的男人来讲,那种"我赚钱养活你"的想法早已没有市场了。现在,日本主妇的平均就业率已超过50%,已是妻子开始自己挣钱的时代了。同时,那些挣钱的妻子们还忙于参加各种体育部、兴趣小组、家长会、地区团体的活动。这样一来,家务劳动势必由男女双方共同承担。因此,从前的"太太"的称呼,现在也被改称为"外样"①了。上面列举的诸多情况,不免过于典型化,但,这难道不正是当代日本的职员所面临的真实处境吗?若身处此境却又毫不感到精神紧张,这反倒使人觉得奇怪了。①外样--原为日本江户时代"外样大名"的略称。此处指在外挣钱,并忙于参加各种活动的妻子,是一种诙谐的说法。

侵扰职员的精神上的疾病
  日本护士协会为召开题为"精神紧张社会与心理健康"的学术研讨会曾搞过一次通信调查。后经归纳整理,其结果已发表在报纸(《朝日新闻》,1992年7月5日早刊)上了。这次调查的对象为50家(其股票可以上市的)企业,从20多岁的新入公司的职员一直到年逾50的管理人员。据调查结果发现:回答早上起床时常有不愿上班想法的人占15%;如果把偶尔有这种想法的人也包括在内的话, 达则到77%。另外,对于"有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而使你苦恼到以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一问题,有20%的人回答说"有"。另外,回答感到
精神不调,可去精神科就诊的人占17%;持否定回答的人占82%。那么,这一调查结果究竟说明了什么问
题呢?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如精神、肉体上的紧张沉积下来后,虽"不想去公司上班",但又不能随便请假休息,于是只能乘上拥挤不堪的电车去公司上班。有时候,由于精神上的烦恼加剧,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但,又伯周围的人说长道短,便没有勇气再上医院了--说到此,恐怕在你脑海里已浮现出一个疲惫不堪的公司职员的形象了吧。说到底,也可以将他们算作过劳死、猝死的后备军吧。即便不到上述那种程度,无时不为精神重压所折磨的公司职员也决不在少数。但仔细想来,所谓精神紧张就好比是病毒,即同样受到感冒病毒的侵入,有的人患上感冒,有的人却没有感染上。我想道理是一样的,即便受到同样的精神重压,有的人因此在肉体上、精神上感到不适;有的人却安然无恙。那么,哪种类型的人对精神紧张缺乏免疫力呢?当是所谓杞忧型的人,这种类型的人易为精神紧张所侵扰。稍严密点来说,是那些性格内向的人。在引言中我已论及,易患神经症的人,性格具有以下的特点:①小心谨慎,内向;②执著心强;③感受性强,属杞忧型性格;④完美主义。这种类型的人神经过敏,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强。无论什么事,总习惯于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所担心的事情上,常常自寻烦恼,遂使自己越发感到不安。这些人一旦身体稍有不适便极度担忧;在人际关系上也常预感到某种不安。换言之,就等于在自己的体内培育这种精神紧张
的病毒。这种紧张感、不安感一旦加剧,便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为身心两方面的的危机。比如,我从前曾为之苦恼的食欲不振;或对人恐怖,即害怕得不敢在人前说话、不敢见人;无精神状态,即对工作总也提不起任何劲头来;失眠,即欲睡却又难以入眠。森田疗法以"疑病症"(Hypochondria性基调)和"精神交互作用" 两这个原理出色地阐明了这种神经症的结构。下面我说明一下,可能有些太专。一般人,无论谁,当身体出现某种不适、不爽,如头痛、失眠等一类症状时总以为是异常,并倾注了注意力,终日为之担忧。这些现象固定下来的状态,便称之为疑病症。另外,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说:当注意力集中在不安上,感觉
就变得敏锐,不安感也会加剧。这样一来,注意力又进一步集中到业已加剧的不安之上,从而形成了恶性的循环。比如,那些对于不善于当众说话而抱有自卑感的人,每逢公司要举行朝会或开会时,总是惴惴不安地生怕说错话,招致别人的耻笑。正因为心存不安,所以一旦开会或需在朝会上讲话时就不能达顺流畅,随心如愿。这样一来更感到不安,以致只要会议或讲话的日期临近,他的不安感就越发加剧,为此只得请假休息。也有的人因这种情况多次反复,其间终日闷坐在家,最后只好辞职不干。总之,为上述症状所折磨的人总为自己的忧虑和不安所束缚,其他一切均视而不见。结果,由于心理上的结构,这些不安和忧虑也就表现为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不适。森田正马博士的话"所谓Hypochondria的疑病症,是对疾病抱有恐惧感的意思,是作为人的本性的生存欲望的表现。因此,这是人人都具有的天性。然而,当超过它的限度时,起初表现为精神上的某种倾向,出现某些异常,并越来越呈现出神经质的复杂、顽固的症状。神经质患者,往往从疑病症的心绪出发,将此(神经质的症状)视为病态性的异常,遂对此产生恐惧感和预期感情,由于精神交互作用,越发憎恶这种感觉,最后便执着于此,自拔不能,终于使症状长期地固定下来。"

疲惫不堪的职员值得称道吗?
直至前不久,在一则颇为流行的电视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疲惫不堪的人才是好人。"画面上是一个忙得东跑西奔的人撞上别人后,正一味地赔礼道歉。疲惫不堪的职员,换言之,那些肩负精神重压,一边感到十分苦恼,一边又不得不四处奔跑的职员,是好人吗?不错,实际上他们是好人。上一节已经谈到易患神经症的那类人的性格,我以为这种性格不可全盘否定。首先,这些人非常认真,责任心强。而且生性耿直,不做那种虚张声势,大吹大擂之事。同时,他们也是完美主义者,所以在工作上力争做到尽善尽美,无可挑剔。即便因此有多么劳累,依然倔强好胜,决不放弃,并愈加激励自己:不要让人察觉。我本人过去就是这样,即所谓"公司人"的典型。这样的人对公司来讲,确实是非常理想的好职员。然而,正因为持有这种理想的性格,才使其神经失去平衡,患上心病。一旦患上此病,不用说会给工作带来诸多障碍。因为自己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一点上,不仅想不出什么新的主意,而且判断力、活动能力也变得迟钝了。严重的时候甚至无法工作。若落得这样一种结局,对公司而言不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好人了。当然,无论对他的家属或对他本人的人生来讲,都是个悲剧。最容易患这种神经症的人,是那些所谓的中层管理人员。虽说因公司而异,不过,中层管理人员大抵都在35岁至40多岁之间吧。处在这一年龄段的人都是通晓公司的经营方针和业务的骨干。他们需将干部会上确定下来的经营战略具体化,组织所在单位的部下予以贯彻执行,
并保证收到良好的成效。一个公司职员的今后前途,是由他们本人所作出的成绩来决定的。因而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但,部下是不会完全按照你的意愿去做的。他们处在这样的地位,即夹在上下级之间,必然最易直接受到精神紧张的侵扰。处在这一年龄段的人,在家庭环境这一方面也有诸多烦恼,如购买私宅、为孩子升学准备所需的费用等。另外,也有人还需照顾病卧在床的年迈双亲。总之,他们在公私两方面可谓困难重重,不得不在这充满精神重压的情况下送走每一天。那么,处在这种环境下的身为中层管理人员的公司职员,其精神状态究竟如何呢?只要看看他们休假时的情况,便可一目了然了。近来,常有人称呼我们这一时代为"宽适的时代"。的确,日本人超负荷的工作状况业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问题;日本人自身也开始对劳动进行反省,其结果是:几乎所有企业和官厅都采纳了一周五日工作制。有的公司甚至实行一周四日工作制,还有的公司把确立全由公司支付的有偿休假作为本公司应尽的义务。众所周知,"缩短工作时间"已经成为今天全日本企业最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整个社会向追求宽适的方向演进,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也确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问题在于:不少职员难以适应这一潮流。虽说公司规定了假期,让大家休息,但有些人不能好好休息,其中多为中层管理人员。就拿有偿休假来说吧,年轻的职员等假期一到就迫不及待地外出,把休假的全部时间用在什么滑雪、海外旅行等方面。可是,这些中层管理人员本人大都不想利用假期好好休息。按理说,他们是公司中最劳累的,是真想休息休息的,但他们深信:作为负责管理的一员,理应不休息,这才是管理人员应有的形象。他们认定:"管理人员理应如此"这一信念,因而虽有些力不从心,也还要尽力做好。因他们遵奉这一信念,故而,即便休假也只休息一二天。若公司给他十天连休,前一二日总算勉强地打发过去了,尔后便坐卧不定,或动辄给公司打电话,后来他实在熬不住了,甚至托辞"已来到公司附近了……",所以才去公司看看的。这样,就失去休假的意义了,而且越发使身心两方面更感到负担,得不到应有的休息。他们深信不疑的是:自己这样做,完全出于什么"因惦念工作……"、"为了公司的利益"等的考虑。但实际上,在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着这种心理,即期待着周围的人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给予肯定的评价。而本人却往往觉察不到这点,只是拼命地工作。若这样持续下去,不久就会给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带来不适。

被提升为科长后,反倒得了"忧郁病"
下面介绍一下A君的事例吧。A君刚进公司时就是一个极其认真、勤奋、完美主义的典型人物。不要说让身心宽松一番,就连平时稍稍不抓紧,他也都视为罪恶。从他还是一般职员的时候起,就在上下班的电车上手不释卷地阅读经济杂志和专门书籍,并主动积极地去加班加点。在全科室中,他上班最早、下班最晚。他是地方大学的毕业生,并非来自所谓名牌大学;因此抱有自卑情绪,生性倔强、硬不服输的他,于是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异常苛刻的工作日程表。他工作勤奋、努力,当然也就获得上司的好评;在同期进公司的人当中,他第一个被提拔为系长①。自任系长后,他工作更加努力,有偿休假也一次没有用过。在他的这种工作精神感召下,其部下也都非常努力、勤奋。问题是出在他被提拔为营业科长后不久。自然,他晋升为科长也是同期中最早的一个,就任科长后依然放弃休假拼命工作。不久,那开朗而富有朝气的他突然变得寡言少语了。有时,他像是反复地思索着什么,显得很苦恼的样子。尽管如此,他仍坚持工作,比其他任何一个科员都要晚回去。一天,A君没有上班,说是"身体有些不舒服。"这是他进公司以来破天荒第一次。第二天仍旧没有上班。接到他电话的上司说:"以前确实很少见你请过假啊。这次权当补用过去积攒下来的休假,好好地休息吧。"而电话机那一头的A君只是有气无力地低声重复着"对不起、对不起。"这样一句话。先是一周,后又是10天,A君一直没有上班。约过了半个月,他的夫人到公司来了。说是他自晋升为科长的那时候起就夜不成寐,食欲不振。他每天很晚回家,回来后说声"真累啊"便躺到床上,然后丝毫也睡不着。就这样彻夜不得合眼,一直熬到天明。天蒙蒙亮时刚有点迷迷糊糊,似已入睡,但马上又醒了,浑身出虚汗。即便夫人问他:"怎么了?"他也只说:"不要紧,没什么事。"这样的状况依然持续,未得好转。一天,到了平时该上班的时间,A君却起不了床。这对他来讲,还是生平第一次。夫人到房里一看,他在床上双手抱着头说:"我去不了公司了。"第二日仍旧如此。夫人便问:"公司里出什么事了?"而他总是重复地说:"没什么事。是我没做好。让你担心了,实在对不起。"又过了10天。其间,A君完全不想外出一步,只是身着睡衣凝视着窗外,不断地叹息。夫人看到这种情况再也无法忍受,便硬拉他去医院,带到精神神经科就诊,诊断结果:得了"初期忧郁症"。从那以后,A君连续休息了约五个月,其间一心投入治疗。现在,他已完全康复,并在公司里担任要职。很久以后,一次,A君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当我被任命为科长时,内心充满着感激之情。我对自己说,今后必须拿出两倍、三倍的干劲为公司工作。只要我身先士卒,勤奋工作,部下自然会跟上来的,这是我过去的经验,故而深信不疑。但是,当上科长后,部下陡然增加许多。当然,其中有抱有各种想法的人;我也听到批评、议论我所信奉的努力工作的信条。对此,我虽采取了不予理会的态度,但不知怎么,原先的自信心一下子受到了挫折。当时觉得自己这样下去不行……作为一个管理人员,不管部下有什么批评,都要身先士卒,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即便部下休息的时候自己也须坚持工作,以示模范表率作用。由于我恪守以上信条,就更加不顾客观条件予以强制推行。最后终于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天,突然不去上班了。我虽然一直夜不成寐、疲惫不堪,但上班更使我感到恐惧,连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总之,出不了家门--当时我痛苦极了,的确如此。"
①系指日本系员(主管人员)的领导,相当于股长、主任级

出现这样的症状,便可视为"精神上的红色信号灯"
我想,像A君那样为诸多精神苦恼所困扰的中层管理人员决不在少数。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像A君那样患上忧郁病或神经官能症的。这些人恐怕都在以某种方法消除自己精神上的疲劳的吧。他们也许或和同事一起喝上一杯,席间发发牢骚;或到卡拉OK店里尽情高歌一曲,以排遣心中的烦恼。如前文所述,A君属于认真、努力,凡事苛求完美的那种典型性格的人。在他心灵深处,描绘了一个"身为科长理应如此如此"的理想科长的形象,并不断地苛求自己,竭力使自己符合这一目标。以一个血肉之躯去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努力,怎么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呢。但本人只看到这点,在所谓极度精疲力乏的情况下,还每天拼命地鞭策自己。而且,他还不善于想方设法消除精神疲劳。从体质上讲,他完全不适合饮酒,也没有特殊的兴趣,纯属于那种类型的人--即便下命令,他也不会到卡拉OK店里去娱乐一番的。也就是说,他没有赖以消除精神紧张的手段。那类认真、杞忧型的有强烈责任感的人,一旦自己因某种原因而被封闭起来的话,那就失去排遣的手段,其结果如何呢?A君的经验恰好说明了这点,也可谓"前车之鉴"。但,如A君那样在患病之前,能否在某个阶段捕捉到某异种变呢?若有可能的话,周围的某人发觉到异变后,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从异变状态中摆脱出来。所谓"精神上的红色信号灯",事实上就是:即便本人并没有察觉,他的
身体已发出SOS--危险信号。拿A君的例子来说吧,他在公司上班时变得寡言少语,时而像是冥思苦想着什么似的,默不作声--这便是红色信号灯吧。也许在家属或公司同事中,对此早已有所发现,并能感到它的异变。但是这种征兆并非一天之中总是连续出现的,而且在我们这些并非医生的外行人的眼里,一般来讲,充其量也只是感到有些异状而已。因此,最重要的莫过于:在未达到严重程度的时候,也就是出现"黄色信号灯"的时候,本人应有所察觉吧。为便于自己察觉,必须了解自己的性格。上述具有易患神经症性格的人应及时意识到黄色信号灯的出现,以便对自己的行动和考虑问题的方法进行控制和调整。话虽如此,但要做到客观地注视、把握自己的性格也确非易事。在此,我想介绍一下自我诊断的实例。不知读者是否知道"A型"这个词?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位心脏学家在发表的论文中首先使用了这个词。他注意到:在患狭心症、心肌梗塞的病人中,不少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并伴有强烈的焦躁不安的情绪,因而给这类人取名为"A型"("A型"人的行动模式)。"A型"人的特征为:"富有感情、完美主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欲以不断竞争的手段谋取社会地位的提高。"若将这些特征移用于现实的职员社会中去,这就成了"若不工作到很晚,则怀有负罪感"、"休假也得去上班"、"只要一休息,便感到无所适从,坐卧不安",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工作狂"。"A型"人在公司里,自然得到很高的评价,但一般认为这类人日后易患心脏病。当慢性的精神疲劳持续不减,又长期得不到放松、排遣,必将形成"慢性的紧张状态"。它是疾病的导火线,极易引起心肌梗塞、猝死等危急情况的出现。而且,"A型"人还有以下的特征:有时,自己的努力若得不到他人的肯定便自认为失败,为此无精打采,感到十分懊丧,采取一种不正视现实的态度。这些人很难找到推心置腹的朋友,只同在工作上随即有助于自己的朋友来往--在我们身边,也似乎有不少这样的"A型"人。你怎么样?自己是否属于"A型"?下面,介绍一下大致可用作分辨的几个要点。
一,说话不和蔼、带刺儿,语气粗暴,属攻击型,句子短。
二,很容易感到乏味,只是装着在倾听对方讲话的样子,实际上觉得很厌烦。
三,不能耐心地听人家把话讲完,而是中间插嘴;严重的时候,甚至抢先代别人发表结论。
四,吃饭快、说话快、走路快,连饭后也很少悠闲、放松一会儿。
五,同一时间里干几件事:一边吃饭一边刮脸,同时还读报。
六,以自我为中心,只对与自己有关的话题感兴趣。
七,视闲适为罪恶。最怕"无所事事的时候"。不把日程排得满满的,心里总感到不安。
八,不能耐心地观察周围。记不得房间的样式和对方的衣着等。常丢眼镜、笔钢、钥匙等。
九,总之,对属于自己的事情都非常热心;对别人的眼光、自己的面子十分在意。
十,对其他属于"A型"人抱有强烈的竞争欲。对他人的成功也明显地表现出不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5-2 13:02 , Processed in 1.23551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