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00|回复: 0

[资讯] “损失规避”研究的细化与拓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0 13: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得与失大概是人生中最常见却又最难把握的一道题。正因如此,我们的祖祖辈辈才遗留下诸多有关得失的箴言和俗语,“有得必所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千金散尽还复来”、“破财消灾”…… 以平复我们以得为喜、因失而忧的情绪。

其实,现代科学对于得失也有研究。因为损失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强度大于等量获得带来的心理感受,便有了“损失规避”这一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席李纾研究员率领其研究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损失规避的性质探索”,采用实验室研究和大规模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自2009年起对风险性和非风险性损失规避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许多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科学发现。

得失程数:影响损失规避的重要因素

损失规避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两个世纪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道德情操论》中描述了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由好变坏时所承受的痛苦程度强于人们由坏变好时所体验的快乐程度。

国内外关于损失规避的研究主要从情感、认知及生理层面对损失规避的原因进行探讨。李纾与其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文献梳理分析发现,以往研究中涉及的损失对象大多是金钱和物品。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对金钱和物品的拥有权具有“先得后失”的特性,也就是说人们损失金钱或物品的先决条件是事先已经拥有了该金钱或物品。

李纾就此假设,损失规避会不会与获得或损失的“程数”有关呢?这里的程数是指同一拥有物(可见或不可见)经过拥有者的次数,即该拥有物的所有权变更次数。譬如,获得某个物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为单程;损失某个物品,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的过程,为双程。

为避免研究中损失的程数大于获得的程数,项目组首先选取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损失和获得程数相等的对象——寿命——寿命不具有“先得后失”的特性,“折寿”无须先“增寿”。实验结果表明,当损失和获得的程数相等时,并未发生损失规避现象。

此外,人们常说,失而复得的东西弥足珍贵,也就是说程数越多,对应的心理感受程度就越强。针对该说法,项目组也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面对得失程数不同的情境,被试对获得或损失的心理感受强度也会发生变化:随着程数的增多,相应的心理感受强度呈上升趋势。

随后,在对得失程数的考察中,项目组一改过去以某一参照点来看待获得或损失的角度,更注重同一物品“经过”所有者的次数对人们心理感受的影响。

李纾说:“这一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心理学方面的依据。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改变损失规避引起的各种‘不和谐’感受,我们对干预提供的建议是:不能仅局限于设法转换参照点,如通过改变人们对结果得失状态的认知来改变‘损失’与‘获得’的视角,更应着力于设法改变‘损失’与‘获得’的程数,以有效地减少主观的损失规避感。例如,无论企业还是个人总会将纳税看成损失,从而产生损失规避感。如果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时,采用的是‘多退税’而不是‘少交税’的政策,可以使纳税人的关注点从对应心理效用小的‘收入’(一程获得)转变为对应心理效用大的‘退税’(三程获得),从而减少纳税人的损失规避行为。”

规避风险还是规避后悔

“损失规避的性质探索”除实验室成果外,项目组还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查,并得出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风险决策中是风险规避还是后悔规避起主导作用就是其中之一。

当你考虑是否冒险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到底是害怕风险,还是怕将来后悔?有些学者认为,人们在决策时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预期后悔量最小的选项;而有些学者则认为风险最小的选项才是人们所青睐的。

针对这一争论,项目组提供了一个视角独特的解答:并非所有风险对人而言都是生而相同的,规避风险还是规避后悔具有领域特异性。

研究者以博彩这种高风险行为来检验此观点。项目组调查了373名普通的澳门居民,选取了澳门博彩业中知名度最高的13种博彩方式,比如百家乐、轮盘、摇彩机等,要求被试者在问卷中分别评定自己对这13种博彩的参赌意愿、风险知觉和预期后悔程度。

根据个体的赌博意愿,项目组发现这13种博彩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轮盘、中式彩票、联奖扑克,人们会觉得这几种博彩方式风险很大,而尽量避免,不愿去玩。第二类包括番摊、骰宝、赛马,人们会因为害怕后悔,而避免玩这几种博彩。第三类包括百家乐、赛狗、足球彩票、廿一点、麻将、摇彩机,人们避免这几项博彩,是因为既担心风险太大,又害怕后悔。第四类仅包含牌九这一项博彩,上述两个因素对它都不起作用。

该研究结果说明,无论“风险规避”假说还是“后悔规避”假说都不能单独解释人们的风险决策倾向。个体是风险规避的,还是后悔规避的,抑或两者都有,取决于个体参与的是哪一类赌博。“这一结果不仅为风险决策理论研究作出了新贡献,还将为赌博研究,尤其是各种机构对赌博成瘾的干预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损失规避的性质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从2009年项目启动至今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除上述研究结论之外,我们还获得了其他很多有价值的科学发现,譬如发现‘人们并非理性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发现‘灾后人们更容易高估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发现大喜大悲的人倾向于规避损失’等等。项目执行至今,共发表受本项目资助的SCI/SSCI索引论文19篇,CSCD论文12篇。该项目虽然已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但并不代表我们对损失规避的探索到达了终点。今后,我们项目组还将对损失规避作更为细致、更为详尽的研究。”李纾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2-17 B2 基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11-15 15:50 , Processed in 1.4402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