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17|回复: 0

[倾诉] 适当的羞耻感是健康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0 11: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位多年不见的大学同窗相约重聚,你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做客。就在你刚刚准备了一桌好饭菜,朋友尚未落座时,你五岁的儿子忽然爬上饭桌,用脏乎乎的小手抓了一大片梅菜扣肉,淋淋漓漓送到嘴里贪婪大嚼。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你和闺蜜一起去参加一个白领单身聚会,为了表现得随意一些,你只穿了身简单的休闲衣裤。等到了聚会地点,你发现所有女生、包括你的闺蜜在内,都穿着考究、时尚,精心搭配佩饰和手袋,并且大部分都化了淡妆;在这些举止优雅、外形靓丽的同龄女子中间,你就像一只走错了房间的丑小鸭一般。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你和一位异性朋友在一家昂贵的西餐厅吃饭,你感到餐厅环境高雅,出入餐厅的客人也都举止不俗。然而你的朋友不仅不熟悉西餐礼仪,还在用餐时一直高谈阔论,惹来邻桌客人好奇的打量。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绝大多数中国人在上述情况下,都会感到窘迫、尴尬、难堪、丢脸、没面子,换个心理学术语,就叫作“羞耻”。与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一样,羞耻感也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体验之一。然而,在中国,羞耻感被置于一个更高的位置。春秋时代起,管子便提倡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是指纲维,也就是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在汉语中,人们把最恶劣的犯罪者或道德败坏者称为“无耻之徒”。这些都说明,羞耻之心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情绪体验,而是上升到道德教化的行列中了。
  羞耻感是如何起到道德教化作用的呢?我们来看看文中的第一个例子。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现出不得体的行为时,父母常常会感到颜面扫地,有时还可能恼羞成怒。他们会斥责孩子不懂礼貌、缺乏家教,试图使孩子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从而收敛顽劣恶习,变成规矩有礼人见人赞的小大人。这种方法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有效的,他们从父母那里接受到羞耻的信息,传染上羞耻的感受,从一个个自我中心、任性而为的小家伙,逐渐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期待,明白了是非对错,为了避免再度体验到羞耻,他们会慢慢减少错误的行为,更多地按照成人认可的方式去行动,终将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
  这一过程对于中国人尤为重要。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人更重视人际关系网络,因此也更重视他人对自身的评价。羞耻感是他人出现负性评价的指示剂,它意味着我们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尽管羞耻本身是种不太愉快的心理体验,但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却具有特别的适应性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11-14 14:29 , Processed in 2.2595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