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这段时间的国培学习和线下交流研讨,我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学到了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化解各种心理教学难题的方法。现将学习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些做法及个人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为了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应首先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经过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及观察,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类问题
(1)学生在学习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成绩差的甚至走出课堂,游荡在操场上,不但害自己,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更是影响了校容。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2.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师生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以及对事看法的不一致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但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个人的性格又不同,对事对人的看法有差异,造成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父母不和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被抛弃感、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认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二)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情绪方面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表现为:
(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解脱,甚至耿耿于怀;
(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
(3)自卑怯懦型,这部分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
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不健全。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产生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对症下药,优化组合,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态,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和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捕捉学生的日常表现,揣测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很好的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做到有话可说,先发制人。一落选班长的学生,她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斤斤计较,在一次交谈中她谈到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词的看法,我随即开导了她,记得最后我对她说"一个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她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敛了不少。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一方面暴露了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疑惑、障碍和矛盾,一方面展示了学生发挥其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如何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要做到这些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要联合好所有的任课教师以及家长、社会,加强同校外有关社区服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室,疏导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共同努力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坚决抵制不良社会诱因对学生的侵蚀、毒害,确保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沿着"四有"新人的道路健康成长。
为此,我校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干部为主要培养对象,通过专家讲座、办班培训、下班宣讲、专题讨论、参观考察、资料宣传等形式,旨在增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我校还以班级为单位,开设了每周或隔周1课时的"心理教育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重在传授心理知识、心理调整方法,并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通过心理知识的讲解和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进行自我修养。同时,还特别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为部分学生开展个别心理教育活动。主要形式有: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3、设置心理信箱和心理热线电话。4、"个案心理教育"是由教师主动找出存在典型心理问题的学生,对其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讨论、设计方案,进行教育和疏导。5、开展"心理健康沙龙",充分利用自助小组的集体辅导力量,解决每个个体存在的心理困惑。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要求学生能够记住一句人生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编辑一份心理健康小报或以班为单位出一期心理健康板报;排演一个心理剧节目;班主任上好心理辅导课。在活动中注意聆听学生的心理话、知心话、实话、真话。通过主题班会、心理活动课、宣传橱窗、心理小报、个别辅导、团队辅导等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如座谈会、辩论会、竞赛、主题班会等。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
三、
充分利用名人名言效应,教育学生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毕达哥拉斯有一句名言"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有一句名言"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等于在人类前进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他们说的这些话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哲理,对于学生的一点一滴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作为班主任老师,要耐心地去帮助学生进行反思,认真地与同学谈心,同他们交流思想与情感,帮助他们分清真、善、美与假、丑、恶;区别清楚高尚、伟大、光明与野蛮、媚俗与阴暗。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与引导,善于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而决不能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谩骂或者是动手动脚。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极大的爱心和毅力,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组织能力,随时随地利用身边有利的环境因素和客观条件,运用一切手段把学生潜在的优势挖掘出来,最大限度地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与转化工作,使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应对未来人生挑战的精神支柱。
四、
以爱心感化后进生,使其得以健康发展
教师以真诚和真情对待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班主任工作要面向新的时代,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作为班主任不能轻蔑后进学生,如果方法不妥,则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从整体上看,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过少,显得较为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较常见,师生之间的情谊黯然失色,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心灵也同时受到了莫大的创伤。因此对后进学生个体,我们应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大多是父母的责备、老师的冷漠、同学的歧视,他们的心理需要处于饥渴状态,他们也需要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帮助和父母的理解与鼓励,只有满足了这些,自尊自爱自然就得到了满足,随之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班主任还可以让他们当班干部,让他们处于主动地位,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班级活动中,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亮点"和"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使后进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转化,使他们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
作为班主任还要学会宽宏大量、学会容忍并包容后进学生的缺点;要经常与后进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交流,尽量缩短心理上的距离;要爱生如子,时刻注意唤醒学生的健康欲望,提高期望;帮助他们提高知识水平;特别要学会为他们的发展而服务;做他们坚强的后盾;要学会保护后进学生的进取心和自尊心,避免其产生挫折感。总之,班主任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后进学生跟其他学生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享受同样的温暖与阳光,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五、
用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感染学生
要数人,必先正己,己不正,又怎能数人呢?自己的心理不健康,又怎能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和学生心理上发生的问题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建康的心灵。可以说,班主任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班主任喜怒无常的情绪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也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首要的条件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深刻了解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教师整体素质中的地位和意义,从而增强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真正的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六、班主任工作中应做到"五忌"
(一)忌集体训话。当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也许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火气,也许是为了平抑自己激动的情绪,也许是为了杀一儆百或在学生面前挽回面子,树立威信,对全班训话。这就会使矛盾激化或扩大化,在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是不允许的。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坚持讲道理、以理服人,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该尽量多找机会单独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更为平等、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反省自己的言行与过错,想方设法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不致形成心理上的压力或包袱,为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忌找家长告状。若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向家长通报情况,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但不能以告状的形式,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家长。班主任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尽量独立解决,在教育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这样也可赢得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普遍理解、信任、配合与支持。
(三)忌一味批评。有的班主任会因为学生犯了一点点小错误,就抓住其小辫子不放,把其看得一无是处,对其一味地进行批评,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适当的批评,在批评之后多关注其言行和表现,并不断的寻找机会给予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弥合师生间的隔阂,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健康成长。
(四)忌体罚辱骂。辱骂体罚与为师之道是相互矛盾的,学生犯了错误,或与教师同学发生冲突后,不能逞一时之快,动辄辱骂或体罚,这样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其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可能导致与教师间的严重对立,还有可能引起更激烈的冲突,甚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五)忌打击报复。作为班主任应该用宽厚仁爱之心去容纳每个学生,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去感化、熏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康心理,这也是班主任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
通过平时的努力,本人与学生能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班上学生有问题愿意找我诉说,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解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没有耐心的花大量时间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做到预防,只是在遇到问题时才想着用合适的方式去教育、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因而必须坚持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预防和发展。只有坚持预防和促进发展,才能大面积、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其自身的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
作为班主任,自己深知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光荣与艰巨,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所以,自己要勤于学习、及时更新观念、探索新方法,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塑造好他们的心灵,发挥好他们的潜能,努力把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教育成有用之才,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健康成长,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