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徐慧珠
摘 要 本文讨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发展、预防和矫治三种功能,其中发展功能代表了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就业辅导。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同时也包括教师和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走向成熟。它的途径有改善学生生存空间的心理卫生环境和培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它的方式有讲座、活动课、学科渗透、结合德育、个别辅导、小组辅导等。学校心理教育包括学校心理辅导。 本文还提出了关于在温州市开展此项工作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意义 方式 1.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已经明确认识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此项工作。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许多地区也都自觉、自发地加入到此项工作中去。同时,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并积极地投身其中。从1997年至今,全国、省、市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班中,先后十几次有我市的部分学校中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志愿者参加。一些学校正在开展此项工作或正在对此发生兴趣。但是,当前不论是已经开展还是未曾开展此项工作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误区。一些学校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咨询,以为心理咨询就是稍有技术性的个别谈话,于是不顾学校是否具备心理咨询的条件便匆匆开设心理咨询室,导致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心理治疗,直接把心理治疗模式搬到学校里去,采用医学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从中筛选出所谓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训练”、“治疗”;一些学校干脆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校医的工作…… 这些认识和做法都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背离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违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了使此项工作能够更快地进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作为市教科所中专门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我,应该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如何在温州市开展此项工作作出一个总体的规划。 文中涉及几个尚未完全统一但目前趋向统一的概念,在此加以说明。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和“学校心理辅导” 统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辅导课”和“心理素质教育课”统称为“心理辅导活动课”。这两个概念的统一,前者来源于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和亚洲知名心理辅导专家林孟平博士的观点──“教育”包括“辅导”;后者来源于杭州市教科所及杭州市各校的一贯用法,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以活动为主,重在体验。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及功能 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本世纪学校教育改革的一大主流, 是当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对学校教育的一大贡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卫生学为理论基础,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和精神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多种途径,采用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环境,排解心理困惑、矫正心理偏差,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训练、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等,重在积极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2.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如下三个功能: 2.2.1发展功能。按照公认的现代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2.2.2预防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的初步意识,让学生意识到青少年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学会自我消除的方法,达到预防问题发生或使心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之目的。 2.2.3矫治功能。通过行为矫治、心理训练等积极干预的手段,帮助已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其中发展功能代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它强调要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最和谐的育人环境,因此它不仅渗透于全部学校教育, 而且也关注到社会与家庭教育。
安徽心理网学校心理资源.doc
(79.5 KB, 下载次数: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