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06|回复: 0

[互动] 《老子》智慧与和谐生活系列讲座导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2 16: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紫气东来.jpg
作者:马如军教授
    在《带爱回家》家长俱乐部成功举办“跟《老子教育》学家庭教育”十期讲座的基础上,由妙明心理教育咨询公司即将承办“《老子》智慧与和谐生活”系讲座。本次系列讲座仍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和谐之道”;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大道至简”;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与道同行”。
    “和谐之道”的内容是阐明实现生活和谐的三大要素。即人的欲求(欲望和需求)、满足率(满足欲求的实力和机遇)、不能满足后的容忍力(个性和修养)。和谐的生活的公式是;与分母中的欲求成反比,与分子中的满足率和容忍力成正比。《老子》(道德经或五千言)中有大量的内容是说这三要素的。如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就要做到:美其服、甘其食、安其居、乐其俗。控制不合理的需求就要做到:知足、知止、知常、知柔。而满足率的提高和容忍力的增强的途径是践行三宝,即“慈、俭、让”。
    《老子》说: 我有三宝持而行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等等。
    “大道至简”的内容是阐明和谐生活的基本原理。不和谐的原因是人有比较心、分别心、攀缘心、人与人之间有冲突、有对抗、有怨恨。真正的和谐是要超越二元对立,即超越美丑、高低、前后、利害、亲疏、贵贱等范畴。达到“上善若水”的至高境界。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为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天之道损有余而补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等。
    “与道同行”的内容是阐明创造和谐生活的态度和次第。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要由内向外,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地解决生活中错综复杂的问题。把握好每一个当下,保持高度的觉知,不断警醒自己的言行,持之以恒,善时善终地沿着道的轨迹前行。。
    《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合抱之木生于豪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等等。
    “与道同行”的 目标是做到人心与大道相通相应,同频共振。和谐生活的前提是内心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冲突,都是人自身矛盾的投射。内心的和谐就要做到向道一样的虚、静、柔,向道一样的廓然、圆融和永恒。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合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云云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等等。
    《老子》的五千言之所以称作大智慧,能够成人类生活的灯塔,是因为她不同于一般经典局限在知识和能力的层面上,而是着重强调人格的塑造,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人格的尊严,张扬人性的光芒,把人和天、地、道相提并论。特别是道的属性中万物、有、无的三个层面和人的身、心、灵三个生命结构是相契合的,为人类能够找到生命的意义,尤其是找到无形的、终极的价值指明了方向和途径。《老子》的智慧博大精深,以上内容只是略举,有待我们在系列课程的学习中用心地去体悟和分享。
资深心理学专家 马如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安徽省心理学会理事、高级政工师
从教三十年,研读实修《老子》(道德经)二十余年。对道德经在身心调适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领悟到道德经中无、妙、玄、雌、谷、渊、冲、常、黑、辱、反、虚、静等概念具有现代心理学中潜意识的意义;总结出虚其心实其腹、至虚极守静笃、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复归于根、复归于无极的修行方法。
在心理咨询中尝试把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道德经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咨询和治疗风格,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有独特的效果。

妙明教育心理
带爱回家
咨询电话:0551-5630299、5562229
2011.08.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5-4-20 04:38 , Processed in 1.6272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