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38|回复: 0

[人际] 良好的人际关系 委曲求全不得“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4 16: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来自一名高一学生的电子邮件:
    ……我是一个小组长,总想和组员们搞好关系,可每次总是以失败告终。我尽力满足每一个成员的要求,说话时也处处小心,甚至去替他们做一些本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工作,可他们为什么总是不领我的情,甚至对我不屑一顾。
   我知道老师交给我这个职务是为了锻炼我的胆量,让我结交更多的朋友,可我让老师失望了。心中的迷惑燃烧着我每一根脆弱的神经,这甚至让我想远离群居的生活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地方。心中的苦闷越来越多,却没有适合的倾诉对象,只能将一肚子苦水湮灭于内心之中。
   旁人的冷漠,同学的嘲笑,没有朋友的烦恼使我的学习成绩极度下滑,我不愿与别人交流,甚至想躲避他们。前方的路困难重重,只身一人的我踽踽独行。
    我为什么没有朋友?老师,我该怎么办?
    看着这封信,我陷入到深深的思考中。在前来咨询的学生尤其是高一年级的新生中,有很多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协调而出现问题。看来写这封信的同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很快,我就给这个署名龙龙的同学写了回信:
    龙龙,你好:
   从你的信中读出了你对自己的"自责",但正是这份自责,说明你很有责任感和上进心。你很想把小组里的工作做好,但是却不尽人意。这不能说明你做得不好,只能说明小组内的工作及组员协调不好,做得不好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全组成员共同的责任。你很想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你尽力去满足大家的种种要求甚至是不合理要求。我不知道你仔细想过没有:"良好"的关系,是不是就是与别人的看法一致?或即使是有不同的意见,却要保留不说,而形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关系?与人争执或吵架是不是又表示关系不好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呢?
    ……两天后,又收到了龙龙的回信:
    老师,您好:
   您所提的问题我都曾经想过,也在一遍遍地问自己怎样才是对的。可是我总觉得一个人总是要与人将心比心,处处为别人着想的。记得有人说过:"我的眼睛和耳朵,是为认识别人;我的脚,是为走近别人;我的手,是为帮助别人,牵引别人;我的脑子,是为造福别人;我的心,是为体贴别人,爱别人。说真的,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我很喜欢这些话。
   所以当同学们诉说他们的种种"困难"时,我总是义无反顾地承担下来,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可为什么我总也树立不起组长的威严呢,为什么我的组员总是表现得很不听话?……
    他信中引用的这段话,促使我再次深入思考别人与"我"的关系。一般人们认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就是处处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等,但是,我发现在许多时候,因为要为对方考虑,要照顾他人的需要,但又缺乏对他人的了解时,常常我们是用"自己"的想法,来假想对方需要。这样做往往不但无法真正满足别人的需要,而且还经常办了坏事,招人埋怨甚至讨厌。究其原因,还是缺乏自信、缺乏沟通和了解。于是,我给龙龙写下了如下的回信:
    龙龙,你信中引用的这段话写得很好,我也喜欢,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脚的力量,又该如何走近他人呢?想想看,如果我的眼睛和耳朵首先不能认识自己,倾听自己,它们又如何能认识和倾听别人?如果我的手不能帮助自己,它又如何能牵引别人?如果我的心尚不能体贴自己,爱自己,我又如何能体贴、爱护别人?也就是说,若没有"我"的存在,我又如何有能力成全别人?若是没有对"我"的正确的了解,我又如何能了解别人、服务别人?
    我想,这段话是想告诉我们不要太自私,只想自己而忽略了他人。但是,过分强调他人的重要,也很容易造成一种误解,那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
    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用一句话来形容:"知己知彼。"只有了解、认识了自己,了解、认识了他人,才能建立平衡、平等的关系。真正健康的人际关系不需要委曲求全,但却是真实的、接纳的、坦白的、信赖的,它是一个容许有不同意见、看法存在,而没有害怕与恐惧的关系。你说呢?
    我觉得:(1)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接近他人。(2)交往是平等的,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既不能觉得低人一等,也不能高高在上。在交往中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有诚心,平等互利的交往,才可能持久。(3)交往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你,要选择能够与你产生共鸣的人作为交往对象,一厢情愿只会造成两败俱伤。(4)对于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此后,我与龙龙又进行了几次书信往来,谈的内容也逐渐多了起来,从信中我看到了龙龙逐渐树立起的自信,看到他一天天地快乐了起来,朋友逐渐多了起来,我从心里为他高兴。

  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比较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
    从龙龙的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龙龙并不是不会交往,而是在交往的方式、态度和尺度上把握不好,并由此感到孤立,自我心理压力较大,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对同学和老师的话过于敏感。    龙龙在结交朋友时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我们把这种交友的方式归结为亦步亦趋型。亦步亦趋型的交往方式指的是老好人般的交友方式。持这种方式的人往往人云亦云,交友无原则,表面上与谁都挺好,实则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这种交往模式既使自己失去真正的友情,又不利于集体好风气的形成。事实上,维护友谊,不等于迁就对方。附和对方,靠一团和气来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情感,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交朋友必须坚持原则和有交往的底线,建立真正的、互帮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每个孩子都想有个"好人缘",都害怕孤立,不愿失去集体和伙伴对自己的信任。如何获得呢?老师或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善于自知、知人。人贵有自知之明,在"自知"的基础上学会"知人",交往中多以他人为"镜",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在与人交往中使自己成熟起来。
    2.要主动、真诚地与人交往,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和他人有限的学识得到最大的发挥。    3.客观看待他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第一印象去评价一个人,因此,在交往中要全面客观地了解对方,不能仅凭第一印象或道听途说,更不能对别人妄下定论。
    4.加强自我修养。自我修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每个人都愿意与有修养的人交往。    5.掌握交往的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很多,如学会倾听、善于交谈、保持适度的个体空间、学会互换角色等,这些技能可以帮助我们结交良师益友。
    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5-4 08:47 , Processed in 1.2511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