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34|回复: 0

[资讯] 进城养老需“心理转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6 09: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老人离开自己生活大半辈子的农村,来到城市与子女一起生活,但大多数老人遭遇“水土不服”,难以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17.jpg
  进城之后孤独焦虑
  
  74岁的孙尚典一直生活在农村,老伴去世多年。 2007年,在合肥做生意的小儿子把他接进城里一起生活。“城里什么都好,就是太孤单了。”孙尚典说,孩子每天忙着自己的事,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早晨6时,孙尚典像往常一样下楼晨练——绕着直径10米左右的小广场跑步,边跑边数:一圈、两圈、三圈……一直数到30多圈才停下来。对他而言,健身更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不干农活了,得多跑几圈锻炼锻炼腿脚。 ”
  每次出门买菜,孙尚典都要去离家1公里以外的徽商城农贸市场,因为那里有个菜贩是他的“表侄儿”。孙尚典说,搁在农村,两家是“八杆子也打不着”的关系,但在合肥遇到个家乡人不容易,就按辈份叙了亲戚。进了农贸市场,他一边挑菜,一边用家乡话跟“表侄儿”交谈,临近中午才回家。如果不买菜,孙尚典一天的生活就是看电视,或者出门溜达一会。进城几年,他也认识了几个城里的老人,但都没有深交,“怎么深交呢,城里人一天到晚关着门,而且人家一个月有几千块钱的退休金……”后面的话,他没有再说下去。孙尚典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子女,加上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差异,他很难在城里找到志趣相投的新朋友。
  近日的一天下午,孙尚典带记者来到他所居住小区里有桥有水、绿树成荫的主题公园。不过,孙尚典对公园的美景没多少兴趣,“我早就看好河对岸那片空地了,用来安排菜园刚刚好。 ”话说了一半,他觉得这个想法不太现实便不再多言。进城4年多,孙尚典印象最深的是唯一一次回老家的经历,乡里乡亲的,走到哪都有说不完的话,枕着熟悉的乡音,他睡得格外安稳。
 
  子女费心难讨欢心
  “小时候家里很穷,现在条件好了,就想让父亲晚年过得更好一些。”孙尚典的儿子孙银告诉记者,父亲进城后,并没有像自己预想的那样安享晚年,反而整天无精打采的,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致,动不动还生气发脾气。
  
  孙银发现,父亲进城后的唯一爱好就是看电视,什么节目都看,常常看着电视就睡着了;父亲原本就有些内向,现在言语更少了,全家出游他也不去,情愿一个人呆在家里。“老人自尊心强,爱面子,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意告诉子女。”孙银说。最让孙银担心的是父亲“迷”上了吃药,一天要吃好几种药,吃完就自己到楼下药房去买,谁不让他吃药他就生气,还总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其实我父亲身体很硬朗,74岁了还满头黑发,上下4楼从不坐电梯,一年到头连感冒都很少得。”孙银认为,父亲之所以提不起精神,主要还是因为不适应城里的生活。
  为了让父亲放宽心境、晚年快乐,孙银夫妻俩没少费心思:培养父亲的爱好,拉着他一起练字、学画;父亲喜欢老家一种叫做“下大州”的游戏,孙银自己不会,就动员家乡的老同学到家里陪父亲玩两把过瘾……但因为自己事业正处于创业阶段,孙银陪在父亲身边的时间太少了。怎样才能让父亲开心起来,孙银伤透了脑筋。
  孙银的妻子李旭芹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李旭芹的父母已经70多岁了,还在农村种田、卖菜,过得很辛苦。李旭芹怀孕时,母亲进城照顾过她,但只呆了1个多月就回去了,对于城市生活,母亲留下3个字的评语:“像坐牢”。为此,李旭芹并不强求父母进城养老,一切顺着老人的意见。好在李旭芹的哥哥姐姐都在农村老家,可以照应一下老人的生活。
  社区服务亟待增强
  “农村老人进城养老遭遇‘水土不服’,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社会问题。”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发挥社区力量,探索建立功能齐全、“温情脉脉”的新型社区,帮助农村进城老人融入城市生活。
  据王云飞介绍,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城市化进城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让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的陌生人能融入新环境,在社区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老人们应当有丰富的活动场所,比如老年大学、图书馆及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等。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做好引导。
“为帮助农村进城老人尽快适应城市生活,新型社区还要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增强社区和生活小区的服务功能。 ”王云飞说,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和讲座,满足不同老人的兴趣要求。这些交流互动,可以帮助原本陌生的老人之间相互认识、增进了解,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建立起新的社交圈子。在新型社区,社会工作者还承担着对居民进行心理救助的职能,一对一甚至多对一进行心理辅导,帮助老人逐步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现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社区,已经出现了社会工作者的身影,但是中小城市还很少见。
  心理治疗师汤世明认为,农村进城老人要调整好心态,关爱自己,增加主观幸福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尽量避免无事可做、无话可谈的情境。虽然不能像农村一样种菜养鸡,但可以在凉台上种花养草。同时,要走出家门与人交流,逐渐地建立自己的社会人际关系,找到生活的乐趣。作为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老人支持,还要帮助其慢慢适应周围环境和城市生活。工作之余,尽量多陪伴、多聊天,鼓励老人接触一些新的事物,介绍一些同龄朋友。如果老人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要回老家,也应尊重其选择,不要不顾老人的意愿把他们强留在城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5-20 11:06 , Processed in 1.2360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