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90|回复: 0

健康要从心做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7 06: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心理问题常常被排除在疾病范畴外,从传统的疾病是否严重的测量指标-----死亡率和发病率来说,精神障碍极少导致死亡,因此,导致很多人低估 了精神障碍的重要性。
  这其实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心理学家曾统计出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统计显示,我国精神分裂症的人群患病率达1%,即平均每100人中就有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更高,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抑郁症患病率高达4%-8%。目前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达1600万人。此外,存在暴力攻击、自杀自伤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已超过3000万人。
  现实生活中,由于心理问题导致极端事件发生的例子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使得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2003年国家出台相关规定,监狱劳教部门、大专院校各个系、各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等场所,都应配备2至3名的心理咨询师,三级甲等医院必须设立心理科室、中小学生每周保证5个小时的心理辅导时间。国家最新公布的六大产业中,心理健康与事业发展已被列入其中。
  近日,我们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西安相关的心理保健院及心理咨询中心,就心理疾病的症状、危害、如何早期发现及寻求心理门诊需要注意的事项做了初步的了解。
  ■心理疾病症状有哪些
  一般来说,心理疾病是指人的精神活动不能正常地进行,发生了病理性障碍。心理疾病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1)错觉:这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觉,就是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错觉一旦产生,病人自己不能察觉,不能认识,更不能加以纠正,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行为。例如,病人会把碗里的白米饭看成是蛆,而大发雷霆;会把天花板上的吊顶看成是巨蟒,因而惊恐万分。
  (2)幻觉:这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和体验,就是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感知该事物的存在,因而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虚假的感知。幻觉有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等。病人可能完全受幻觉所吸引,被幻觉命令所支配,出现种种反常的行动。例如,有的病人会听到声音,“命令”他烧掉自己的东西,或把钱扔掉,“威胁”要打死人,等等。病人在这种幻觉的影响下,真的会放火把自己的东西烧掉,把钱扔掉,会因受不了威胁而企图自杀等。
  (3)妄想:这是一种毫无事实根据但是病人却坚定不移的病态想法,它是一种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一般有疑病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不同类型。表现为,病人对周围事物疑心重重,或者夸大自己的能力、地位和财产,尽管这种想法极端荒唐无稽,完全没有事实根据,但是病人却坚信不移。无论旁人怎样解释,甚至把无可辩驳的事实摆在他面前,也丝毫不能动摇或纠正他的错误信念和想法。例如有的病人坚信自己的身体已经患了某种不治之症,如脑子萎缩、器官腐烂等。虽然经过医生反复详细检查,证明这类疾病不存在,但是病人仍然坚信不移,而且整日心急如焚,忧愁悲叹,自己认为已经没有希望再活下去了等等。
  (4)兴奋:这是指病人情绪激动,活动增多,烦躁不安,说话时喋喋不休,躁动不安,有时会冲动起来,出现伤人毁物的破坏性行为。
  (5)忧郁:这是指病人情绪低沉,精神沮丧,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丝毫不感兴趣。这样的病人有自责自罪的想法,悲观绝望,甚至会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6)木僵:病人几乎静止不动,不说话也不动弹,不吃不喝,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整天僵坐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毫无反应,即使有人在他耳边敲锣打鼓,也无动于衷,就像“木头人”一样。
  (7)谵妄:这是急性脑损伤病人出现的症状,多因感染、中毒性疾病引起。病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躁动不安,不认识周围的人和物,经常出现恐怖的幻觉。例如有的病人在谵妄状态下,说他见到了已死去多年的人或见到凶恶的、面目狰狞的妖怪,要把他抓走,因而大声哭喊,惊恐万状。
  (8)痴呆:这是慢性脑损伤的症状。病人的智力、记忆力明显减退,丧失正常的理解力、判断力和计算能力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严重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老年性痴呆和抑郁、药品滥用、自杀和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危机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精神卫生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引发或加剧贫困。卫生部发布的资料显示,与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相关的疾病负担占全部疾病负担的20%,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据预测,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在本世纪更加突出。
  ■如何及早发现心理异常
  心理问题和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精神病是一个医学概念,是严重的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着很大区别。
  心理正常没有绝对的标准,并随时代的变迁与社会文化的差异而变动。因此,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只有把他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放到当时的客观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虑,以及和本人一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此人是否心理异常、以及心理异常的程度如何。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及早察觉心理异常?
  1.学习或工作效率无原因地急剧下降。如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学习兴趣减退,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害怕上学和考试;工作一向认真的人骤然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抵触情绪强烈,无故不去上班。
  2.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突然改变。如睡眠不好、失眠、早醒,常常深夜做一些完全可以在白天做的事情;也有恰恰相反,整日卧床,无精打采,活动减少。饮食上无规则,有时数餐不吃,间或又暴饮暴食,甚至不加选择地乱吃。在人际交往上和过去的习惯完全不同,前后判若两人,如孤僻独处或过度兴奋。其它方面如业余时间的安排以及个人嗜好等方面也显示突然的变化。
  3.个性发生明显改变。如原来活泼开朗的人会变得沉默寡言,原来彬彬有礼的人变得粗野,原来言词坦然的人变得疑虑重重等。原来性格上的某些缺点如孤僻、多疑、胆小害羞、性情暴躁,或者多愁善感等更加严重突出。
  4.说话缺乏条理性及错误言行或做出别人都认为是不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多次出现以上类似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时主动地去找心理医生了。
  ■看心理门诊的几项注意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心理治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心理治疗门诊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门诊,对就诊者有一定的就诊心态要求,这种心态是促使心理治疗产生效果的条件之一。那么,看心理治疗门诊时需要怎样的心态呢?
  首先,心理治疗门诊的就诊者应该是主动就医者。也就是说,心理治疗的就诊者是有主动意愿来寻求心理帮助的。只有这样才能与心理治疗师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减少在治疗和咨询中的初级心理阻抗。
  其次,就诊者需要提前预约、挂号和收费。严格的门诊前设置,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治疗安全感、治疗契约关系等。心理障碍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消失往往是心理问题改善的临床标志之一。
  第三,就诊者应明确心理问题的缓解是从心理治疗门诊开始,但并不是心理治疗的全部。也就是说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可能在治疗室全部解决。心理治疗的环境是患者所生活的人际环境和自然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结合才是心理问题得到改善的根本所在。
  第四,心理障碍的缓解过程中,需要多次就诊,并不是一次心理治疗门诊就能解决持续很久的心理问题。澄清这一点,是为了缓解患者急于求成的心理。
  第五,就诊者不要将心理治疗看成是完全有效的惟一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在综合医院中,针对心理障碍采用药物治疗的人数较多,单纯采取心理治疗与咨询较少。要想尽快缓解心理问题,应该采取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两者均不可偏废。
  第六,就诊的患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接受心理治疗的内省力。如果文化水平太低,不能理解心理治疗的本质,也很难达到心理内省。
  第七,看心理治疗门诊时,不要控制自己的自卑心理。有心理问题的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越是刻意控制就越影响患者与治疗师之间良好治疗关系的建立,只有治疗师与患者之间产生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才能使治疗与咨询顺利进行,才能对心理障碍有疗效。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定义定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卫生必须被看成是整体健康的一个完整部分,充分重视心理问题,防微杜渐,把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当作整个卫生保健系统的责任和整个社会的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11-15 12:37 , Processed in 1.3860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