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41|回复: 0

大学生为何如此虚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7 0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南京大学逸夫馆楼前的公告栏上不知何时被贴了两张A4纸,这是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给大学生儿子的信”。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这封信被各报纸、网络纷纷转载,引起了读者及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封信是谁贴的?目的是什么?是否真实存在这样一个写信的父亲?这些问题都不重要,人们更关注的是“虚荣的大学生儿子现象”。
  人们常说“寒门出孝子”。现在的大学生的行为却彻底颠覆了这句话。据了解,大学校园里,一个月花掉几千元的学生不是少数,穿戴追名牌,吃饭下馆子的,手机、MP3、谈恋爱,出门旅游,节假日还要玩情调、去歌厅酒吧。
  大学生大多没有收入来源。家境好的学生伸手向父母要钱自认为理所当然,家境贫困的压榨自己辛苦的父母也理直气壮。记者了解到,一位出身农村的孩子,父母都是地道农民,供其上大学已经是负债累累。他在大学里却过着几近奢华的生活。一次次向家里催款,买名牌西服,穿名牌皮鞋,就连烟都是非名牌不抽。还振振有词地说:“要么不抽,抽就要名牌。”
  我们不禁要问,当代的大学生是怎么了?为何如此虚荣?
  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鼓励“人人为己”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新博士说,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承认“人人为己”私欲的正当性。当人人都为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努力时,就能大大推进经济的发展。这与过去的计划体制、平均主义的情况截然不同,那时大家的生活水平差不多,彼此之间就没有什么可较劲的。但是在现在这个看重财富,允许和鼓励个人物质财富最大化地丰富的大社会背景下,人们之间便有了比较炫耀的可能。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这种观念也逐渐形成起来。
  独生子女自小是家庭关注的焦点,缺少与同代人的交流互动。
  张建新博士说,过去若干年,我国的生育政策都是只生一个,现在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同代兄弟姐妹之间的交流互动,并且因是独生子女,还得到了父母前所未有的疼爱,在家里是“小皇帝”,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自尊心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强,也异常脆弱。到了学校里,这些“小皇帝”们得不到别人的臣服,当然也不甘心臣服于别人,得不到如父母对他们那样的关注,他们恍然若失。而他们又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于是追逐物质排场,互相攀比。家境好是这样,家境贫困也如此。
  社会对大学生不适当期望使这些大学生们自我膨胀。“孝敬父母”没有与时俱进。
  “学而优则仕”,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大学的问题上都是拼命支持,有条件要考上大学,家境不好的更要考上改变如父母一样的境遇。尤其是在不是很富裕的家庭里考上的大学生,他们自己心里就认为,我跳出了贫困的境况,我跟父母不一样,我跟同龄人不一样。似乎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走进了天堂之门。社会对大学生期待也越来越高,认为他们是“天之骄子”。在这种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就有些自我膨胀,觉得别人满足自己是应该的,却忘了回馈别人。
  过去中国社会非常强调对家长的孝敬,虽然这种强调有些畸形,要求子女无条件地听从父母,父母与子女是不平等的。现代社会讲求人们之间的平等,父母和子女也要求平等。但是又有些矫枉过正,讲了平等,却缺失了对父母的孝敬。道德缺失也是许多大学生毫无顾忌地向父母索取的原因之一。在建设新的道德规范时,应当突出对孝道赋予时代的新意。
  大社会大环境中,个体自尊心变得有点畸形。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人的自尊心也就变得有点畸形,人们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表明自己地位,就要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想尽一切可能获得追求外在的东西来满足自尊心。于是有些大学生就采用了一些看似合情但不合理的方式,比如伸手向父母要钱;或者采用了合法但不合情的方法,比如男女大学生去陪聊;也有些人甚至采取违法的手段,比如大学诈骗等。媒体上不是有很多类似的报道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11-15 12:17 , Processed in 1.9734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