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合肥滨湖寿春中学孙 燕
本帖最后由 心理健康教育 于 2014-10-30 16:51 编辑高中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孙燕(合肥滨湖寿春中学,5272670@qq.com)
摘要:心理委员是心理老师与班级同学联系的重要纽带,在实践工作中摸索出有效的心理委员选拔、培训、管理、实施、考评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与模式,对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心理委员,探索,思考
引言
正处于成长与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高中时期被心理学家霍尔形象地比喻为“暴风骤雨期”。积极地关注与了解高中生这一群体的思想动态,进而对其实施有效的引导与帮助,就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然而,作为学校心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心理老师在日常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很难顾及到每个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委员作为学校心理老师与班级的桥梁与纽带,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探索出符合高中生心理委员工作的实践模式,将有利于学校心理工作更加深入地开展。
一、心理委员工作实施的背景
伴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开展,我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在具体的心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之外,心理老师与每个班级学生的接触与交流较少,对不同时期班级的整体状态就很难做到把握。怎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对于那些处于烦恼、困惑之中而又不愿主动寻求帮助的同学?怎样才能将心育工作在班级这一模块中开展的更有实效性?在这些现实的需求下,我们启动了心理委员这一更“接地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班级心理委员(简称“心理委员” )是指专门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成员。心理委员作为一名班干部,富有以平等、尊重、助人的态度为班级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职责,同时还要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事务与活动。心理委员制度建立在同伴教育和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上。
二、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的目标
本文获得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