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于 2014-8-21 17:10:03

情绪识别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辅导对象:初二年级学生
辅导目的:让学生通过小组竞争性的活动体会自己产生的情绪并识别他人的情绪,同时让学生思考情绪产生的原因。辅导目标:    认知:让学生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学会了解自己情绪可能产生的原因,了解识别方法;    情感: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情绪;    行为:学会识别情绪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设计依据:1.理论依据:初中生的情绪存在着高度的兴奋性、激动性,这是指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性解除时的情绪体验。青少年一旦处于这种激情状态中的时候,会竭尽全力地表达内心感受,充分释放自己的心理能量。其二,紧张性及冲动性,指由于受到一些事物或对象的再三妨碍和干扰,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时,逐渐积累而发生的情绪体验。青少年处于这种激情状态中,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越来越高涨,身上就像着火似的,难以控制。2.学生特点:情绪易激动、外露。还不太善于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监督能力还不高。正是由于这种外露性和隐蔽性不高的特点,更加便于他们自己以及旁观者识别其情绪。3.政策依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关于情绪的主要内容是: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基本过程:1.热身:“大风吹”或“五毛和一块”。2.手心手背:(1)故事导入:利用“两个银行抢劫犯”的故事引入活动,让学生了解在不了解他人行为反应的情况下个体有可能做出的选择,激发学生进行下一步活动的兴趣。(2)具体实施(第一阶段):通过让同学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选择(手心、手背),然后按照洗牌方式来对同学进行两两匹配,探讨“输、赢”不同情况下同学的情绪体验:两个同学得到的结果将和他们二人的选择紧密相关,具体的操作方法见如下距阵:

他人(B)选择手心手背
自己(A)选择手心10秒马步(或一块糖果)50秒马步(50秒马步)
手背0秒马步(三块糖果)30秒马步(30秒马步)

也就是说,在个体A选择手心的时候(研究者倾向认为这种个体更倾向于合作),如果和他/她随机匹配的个体B也选择手心,那么这两个人都需要做10秒的马步(一种体育锻炼方式),而如果B选择的是手背,那么A就需要做50秒的马步,而B则不需要做马步;相反,在个体A选择手背的时候,如果和他/她随机匹配的个体B也选择手背,那么这两个人都需要做30秒的马步,而如果B选择的是手心,那么B就需要做50秒的马步,A自己则不需要做马步了。可见,如果选择手背,那么个体最多会做30秒的马步,但是和他/她匹配的同学可能做30秒甚至是50秒的马步,而如果个体选择手心,那么和他/她匹配的同学将可能做10秒马步或者不做马步,这个时候就需要同学自己进行衡量,究竟应该相信自己群体中的同伴也会选手心(二人得到的总“惩罚”最小),还是应该坚持自己损失最小的原则去选手背(自己得到的“惩罚”相对比较小)。(3)具体实施(第二阶段):根据学生的选择实施奖励/惩罚,让部分学生分享自己选择的原因,根据问题“什么情况下大家集体获益最大?”和“什么情况下大家分担的惩罚最少?”来进一步帮助学生明晰选择的结果。按照矩阵中括号内的另外一种奖惩方式实施第二轮选择,然后根据学生的选择实施奖励/惩罚,让部分学生分享自己选择的原因。3.分享:请每位同学选择最能代表自己情绪颜色的彩笔将自己的情绪感受和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写在纸上,然后粘到教室后面的板上。效果评估:活动气氛、学生分享情况参考资料:《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情绪识别团体心理辅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