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于 2019-4-3 07:10:21

新课堂逆向心理效应摭谈

新课堂逆向心理效应摭谈张新华
一、激励过当效应1968 年,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一项实验中让学生完成一项十分枯燥乏味的任务,一部分人给以报酬,另一部分人则没有报酬。结果,有报酬的学生认为这项任务十分乏味,而无报酬的学生反而评价这项任务更有趣一些。心理学家称这种因过度的外部奖赏而影响内在兴趣的现象为激励过当效应。
二、合作中的消极“链状效应”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理学上称之为“链状效应”。它是人们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链状效应看,它的作用同样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活而无序”的消极“链状效应”,使合作学习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极端。所以,把持理性课堂,积极引领课堂活动从形式走向实质,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三、媒体的“超限效应”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室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捐款,并掏出了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到牧师结束长篇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不仅未捐款,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会引起人的不耐烦或逆反心理,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超限效应”。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师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媒体使用过滥,使学生产生对媒体的“超限效应”。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确实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信息工具, 但在本质上它只是一种辅助认知的手段和工具,必须为我所用,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上述教学每一个环节都使用多媒体、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非常不妥。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应该是我们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应始终围绕学生的需求铺开,而不能被信息技术所牵制,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
四、定势效应定势是由过去经验造成的、比较固着而又往往意识不到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钉子。”这话形象地表明,思维定势对人的思想产生巨大的束缚力,以致不能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一堂课中如果问题的解答距总是微解答距或短解答距,就会让学生失去思维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精神就会泯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思维定势。反思这则案例,觉得这堂课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缺少了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这种情形下,学生的思维只处于表层阶段。而深层思维和表达才是思想之源、智慧之本。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深层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有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趋于“最近发展区”,从而进入“跳一跳摘桃子”的佳境。关于创设问题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问题,我国古代先哲早有名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道而弗牵,强不弗抑,开而弗达。”这些闪烁着教育智慧的思想至今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有利武器。新课堂需要教育智慧的支撑,更需要学习智慧的生成!忽视了思维的训练,我们的课堂将成为一潭可怕的死水。总之,新课堂不是简单的认知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发展历程,它应以鲜活和斑斓的色彩展示给人们。因此,教师应吃透新课标,在动态与发展中驾驭课堂,力避伴随新课堂而生的种种负面效应。(一)把持课堂激励的“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研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通过有效教育,使之发扬光大并实现有效迁移。最优秀的老师能从最困难的学生身上发现最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课堂上备受推崇的赏识教育。在课堂上,于永正老师耐心而热情地等待一位学生“第八次”读课文,直到读好。学生感激地说,于老师:“我希望你永远教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激励性评价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习惯。然而,赏识是具体的、是真实的,不要言过其实、不讲原则,要把持课堂激励的“度”。(二)走出形式主义的泥潭“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新课堂倡导合作学习,倡导教师提升现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怎样的合作才是有效合作?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可以脱离课堂来表现吗?这就涉及教学的宗旨问题了。我们的教学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要积极阻断合作中的消极“链状效应”、媒体的“超限效应”等不良教学心理效应,坚定不移地走出教学形式主义的泥潭,真正把持理性课堂,做新课堂的主人。(三)冲破思维定势的桎梏20 世纪中期,美国和前苏联都已具备把火箭送上天的物质和技术条件。相比之下,当时美国在这方面的实力比苏联更强。但双方都有一个瓶颈问题:火箭的推动力不够,不能把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后来, 苏联的一位青年科学家摆脱原来的研究思路,提出一种新的设想并实验成功,从而使前苏联的航天技术迅速领先于美国。突破思维定势在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需要在不断打破思维定势中改革与创新, 教师和学生也需要冲破思维定势才能获得新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课堂逆向心理效应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