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心理联盟 发表于 2013-4-25 20:01:55

体育课上的心理教育 临淮中心校 李同超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什么是健康,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他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很片面。真正的健康应该是符合健康三维观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本篇立足于体育与健康课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加强对健康的认识,全面理解健康,重视心理健康。
    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身体健康了,心理才会健康;反之,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影响着心理健康。比如说一个人患了严重疾病,如果是癌症,你说他的心理怎么会健康,他的情绪怎么会稳定,他的信心怎么会坚定!反过来讲,人的心理也影响着身体健康。例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有这样的描写,说她看到花开的时候,想到花落的情景;看到亲人的团聚的时候,想到离别的情景;碰到不顺心的时候,更是以泪洗面。林黛玉最后死于忧郁造成的肺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改革教法。
    我以往的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的不少运动技术是学生在学校毕业以后就根本没有用的东西,甚至一辈子都不会用它。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更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是老师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以往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一种竞技性运动的教学观念,所以什么项目都学,不管它有意义还是没意义,不管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不管这项运动是否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在内容的选择和练习的方法上很少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的许多内容远离学生现在的生活经验,更是脱离将来学生的生活需要。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方面,就是我们体育教师现在讲不出多少通过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这是由于我们以往“重动作技术,轻心理健康”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改革教法。
    三、加强兴趣练习,满足个体需要。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扮演好各种角色,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体育教师要做好调查,让学生以表格形式或其他方式填报自己喜爱的项目。
    其次,教师按照学生填报项目进行合理分组,选出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并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及各小组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 体育教师根据分组及课时要求做好计划、备好课。每节课除了学习新课、了解有关知识之外,还可分配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项去练习,以满足个体需要,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四,体育教师应充分备课,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加强安全教育,注意保护和帮助,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信心提高了,体质增强了,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了,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所以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全面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既要“育体”又要“育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育课上的心理教育 临淮中心校 李同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