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刘波
经过几次培训,界首市各学校基本上都有7名以上拥有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的教师。如何发挥好这些教师的作用,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实际教学中,我对砖集学区进行了一年左右的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推门听课等形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现把研究结果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交流。初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由原来关注学生知识性发展转变为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补齐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全、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所以,我认为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科教学,既要重视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身心、人格健康发展。
一、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构建温馨、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和谐而充满合作氛围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发的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课堂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抛弃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的紧张、冷漠的教学气氛,把课堂营造一个和谐、合作的气氛,从而使课堂教学不再刻板生硬、死气沉沉。
1、课堂要多些幽默,少些严肃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表达,幽默的话语和鲜活的故事,往往会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教学既有趣味又有幽默感,就会注意听讲。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同阳学生也会以加倍的热情融入到学习之中。这样会让学生亲切地感觉到教师对学生不是严管的长辈、上级,而是平等、友好的朋友,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学习气氛也会越来越好,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老师上课时,学生欢呼,而有的老师上课时,课堂如一潭死水,没有生机。
2、转变角色,尊重、理解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大可以用乐观的心境、真诚的微笑、幽默的情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豁达的心胸、坚韧的毅力、朝气蓬勃的精神不断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去学习。学生往往希望教师不要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样子,想一想,他们在家父母管着、在校学校老师管着,他们由家到校、由校到家“两点一线” 的学习、生活环境本身就以狭小,中学生又具有很强的叛逆性,所以他们渴望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教学中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把自己也当成一名学生来看待,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信心有了、学习动机也强了。
二、倾注真诚的师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学派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因此,首先一点便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
1、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情感和个人能力,以亲切的面孔,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不要人为制造代沟。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个性和情感的人。教师要放下多年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尊重与否往往决定着课堂气氛是否融洽、愉快和积极向上。尊重学生就会尊重孩子的发言,聆听他们的见解,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权力,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
2、信任和宽容学生,减少心理障碍
我们要让课堂充满信任和期待。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因此在课堂上要多赞美、少批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3、赏识和赞美学生,适时鼓励、激励学生
鼓励性的评价可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能够使学生不断受到鼓舞去追求新的目标。赏识和赞美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美国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
三、优化学生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意志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交往,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前提。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自己学得会、听得懂,可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往往会极大挫伤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开始怀疑自己。为此,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判断,分析他们的薄弱环节和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成功体验。其次,有计划地进行个别指导,对多数学生予以切实的关心,帮助他们弄清成绩差的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特别是对他们取得的每点进步,及时给予必要的肯定、表扬和鼓励。
2.利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合作交往
当今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课堂上缺乏探究精神及与别人互动交往、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体验。这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一种境界。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整体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在合作交往的活动中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当然,学科不同,活动方法和方式也不同。总之,高效而受学生欢迎的小组活动,有助于学生和谐心理环境的形成和巩固,使学生有安全感,不怕当众出丑。互助的方式既有利于协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调动群体的愉悦情绪,实行整体推进,又有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3.加强语言实践训练,培养学习的意志品质
交际能力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才能提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如,教师尽可能多地组织对话交流教学;重视课前三分钟活动;多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等等。
4.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心理健康的缺陷,切实解决问题
在课堂学习中,有些学生在心理上有些自卑,怀疑自己,怕被人模仿、笑话,不敢贸然回答问题,怕引来嘲笑,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有的由于家庭环境、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即使他们思维敏捷,问题都会回答,但是这种心理原因也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课堂回答,甚至还会产生躲避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细致而又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也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