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八)应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八)应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背景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中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中小学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本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并且每5000名至7000名学生中必须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是一致的。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80年代起步,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已有不少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将学习心理、健康情感、坚强意志、人际适应、反应适度、青春心理、升学与择业心理、健全人格等八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纳入到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中学生学法指导课》、《中学生心身指导课》和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见《人民教育》1998年第一期《营造青少年“心的乐园”一一成都十二中心理素质教育纪实》)。
华东师大一附中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套方法,总的说来是:心理教育要全面、心理咨询应及时,心理调查、心理训练为辅佐。具体做法是:(1)开设心理教育课,每周一节,排入课表,系统接受心理教育。心理教育课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内学习心理卫生常识,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格水平;(2)心理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中;(3)心理教育渗透在品德教育和课外活动中;(4)创建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5)向教师宣传心理卫生常识;(6)建立学校一一家庭一一社会心理教育网络。(见《上海教育》1999年第六期《教育咨询调查训练一一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上海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研究》提出了学校心理辅导的模式是一个基本精神、两条基本途径、多种形式、多方面支持保障,即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的素质,促进其健全发展的自我教育为基本精神;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两条基本途径相结合;心理辅导课程、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支持为保障。(见《教育研究》1998年第一期《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
由杭州大学教育系与浙江武义县实验中学合作开展的课题《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提出了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措施,提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包括:多方人员参与教育(全校师生共同关心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课题组成员全力以赴,学生骨干参与);开展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专设心理素质课,开展分组心理辅导,加强个别心理教育);现行课程的心理素质教(文化学科协同教育,活动课程协同训练);潜在的心理素质教育(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形成合理的竞争意识);家庭、社会协同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家长协同教育,组织社会协同教育)。(见《教育研究》1998年第二期《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
河南教育学院、美国培斯大学教育学院的专家提出了《关于中学集体心理教育课程的思考》,首先,对学校开展集体心理教育的现实需求和可行性分析进行了说明;其次,指出心理教育课程是进行集体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中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学课程,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相一致,符合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规律,又可为学生所接受,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第三,分析了心理教育课程实施的支持系统。从学校内外环境的支持系统,师生之间良好气氛,有效的心理教育评价体系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见《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七期《关于中学集体心理教育课程的思考》)。
三、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最近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建立了由心理教育专家、课程专家和实践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咨询队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长期的专题研究,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提供咨询和理论服务。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改革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考虑。在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并对从事心理咨询教师进行资格认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得到极大的推动和有力的保障,逐步科学化和规范化,成为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会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教研室 黄明 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