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于 2012-5-28 10:49:45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言行分析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言行分析徐慧珠
    所谓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指,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全体学生学会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而开展的活动。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不但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者,也决不是学生言行评论者或劝告者,而是学生心灵表白的倾听者、学生自我探讨的促进者。它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心灵体验、心理成长。然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领域,常常令教师感到困惑的是——“我怎么做才能够表明我的言行已经符合了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和技术呢?”“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言行呢?”笔者认为以下四点非常重要:
    一、 关注
    关注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体现的就是一种全神贯注。教师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教师往往以为,关注感受就是经常问学生,“你感觉怎么样”或“你有什么感受”,在通常情况下,适当地做这样的提问并没有错,但有时教师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感受。例如,在一堂主题为“集体的力量”的小学二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让学生举行一个“钓鱼”比赛,分8个组,结果只有一组没有成功,看着其他小组相继出现兴高采烈的场面,这一组的同学非常地沮丧,他们正是最需要关注的一组。但是一堂课中,教师始终没有注意到这一组学生的情绪表现,却总是在问其它组“有什么感受?”,导致这一组学生在接下去的所有活动中都显得胆小、自卑、消极。很显然,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言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