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 发表于 2012-5-16 18:22:06

加强人际交往 改善人际关系

加强人际交往 改善人际关系
林海洁
    内容摘要: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具备较好协调能力的表现。同伴交往是学生人际关系的主体,但是他们在实际交往中又会因性格方面的因素、缺乏交往技能、学习成绩高低等的影响而导致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应担负起引导学生有效交往的责任,做学生的引路人,提高学生对交往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实践,加强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改善学生与同伴交往的人际关系 。         
    关键词:    人际交往   交往障碍交往技巧
      在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人际关系常常表现为一种感情上的联系和心理上的相互吸引。少年儿童需要情感上的交流,他们需要友谊和关怀。同伴交往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因为他们面临同样的成长、发展问题,彼此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述成长的快乐和烦恼,交流内心世界、探讨心灵深处的秘密。可研究显示,在学校生活中,由于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学生心理矛盾、心理疾病均呈上升趋势。学生倍受人际关系困惑之苦,在嫉妒、猜忌、敌视、自卑、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中煎熬,致使学习效率下降,又影响到身心健康。同时情绪起伏颇大,对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造成部分学生敌视、攻击性强、不友善的性格;犹豫多疑、猜忌等不信任他人的心理和行为;抑郁、焦虑、紧张的个性特征;孤独自卑的逃避恐惧心理。少数学生甚至有社交恐怖症,害怕与人接触,不敢与人对视,他们冷漠怕羞,极度内向,表现出社交适应能力差等个性残缺不全的种种问题。
    鉴于此,笔者拟从现阶段小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分析着手,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企盼能引起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目前,学生的人际中暴露出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具普遍性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性格因素。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自我观念突出,喜欢以个人利益为先,争强好胜,把自己和同学的关系更多的从“单向性”去理解,不顾别人的情感体验。他们为了自己的面子,高傲的自尊,谁也不肯让步。一点点小事,在成人看来一笑便可了之,然而他们谁也不愿吃点亏,导致同学之间矛盾重重,而自己又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从而游离于伙伴之外。还有些学生很内向,在交往中很被动,胆小又爱揣测他人,这种过于敏感的性格也是其交往的障碍。
    其次是缺乏交际技能。缺乏交往所需的基本技能是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朋友,如何维持友谊、化解矛盾,如何在恰当的时候表达好感、爱心,以深化友谊,导致自己不被别人理解、欢迎,使自己变得形单影只。
    再次是受学习成绩的影响。学生的任何一种活动与学生成绩都是密不可分的,人际交往也不例外。有的学生因学业太差,自卑的心理过重,其突出特点是畏缩,易发展为孤僻离群。成绩优秀的学生个性强,心高气傲,也容易“鹤立鸡群”,找不到“知音”。                              二、引导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改善与同伴的人际关系。
    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学校班级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圈,作为教师应负担起引导学生有效交往的责任,做学生的引路人。此时,教师注意引导小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促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理相容。
    (一)、提高学生对交往的认识。
                 教师要注意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促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理相容。 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1.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现在的小学生,个性很强,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强人际交往 改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