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上学的学生
小刚的妈妈两次向我咨询小刚不肯上学的事情。从她那里我了解到:小刚从小就是一个听话、成绩好,很少让父母操心的懂事的孩子。初三的时候,小刚因手术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功课虽说落下不多,可是从此小刚开始不喜欢上学,常常借口身体不舒服而在家休息,初三的课有一多半没有上。临近中考,他觉得自己缺课太多,怎么也考不好了,想放弃,后来在许多人的多次劝说下,勉强上了考场。成绩虽然不太理想,但上高中是没有问题的。这时小刚选择了复读,仅上了一天学,他便因身体原因而无期限的休息起来。父母在全方面考虑之后,果断地给小刚选择了职业学校。刚入学那段时间,小刚还是兴冲冲的,可是很快,又常常请假了。父母多次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没有什么问题,完全不必在家休学。我让妈妈约小刚一起来。在小刚来后,妈妈就借故走开了。
我请小刚坐下来,说:"听说你的身体不是太好,能跟我说说吗?""有一次放学的时候,骑车子跟人撞了一下,撞到了肚子,就开始常常肚子疼了,后来医生说是胆汁回流造成的胃疼。""经常疼吗?""嗯,好多东西我都不能吃,饭凉了也不行,消化不好,排泄也不好。这病让我感觉很难受,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里,我都怕吃饭,更怕上厕所。尤其是在学校里,一上学就难受得厉害,而待在家里相对好一些。"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看着旁边,偶尔会向我看一下。
从他说话时的眼神、表情来判断,我感觉"肚子疼"仅仅是他不想上学的一个借口,接下来的谈话证实了我的推断。原来,虽说这病给他的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但他成绩还算可以,只是距离爸爸对他的要求太远了。因为爸爸希望他考上最好的高中,而且是必须考上,妈妈也总是听爸爸的,总是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父母的朋友见到他第一件事就是问成绩,接下来就是帮着父母教育他,让他好好吃饭,好好上学。唠叨多了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他们越说好好吃饭,他就越吃不进去,吃了就难受。他也不是不想好好学,可是到了学校就难受,所以他更愿意待在家里。一句话,是小刚"用待在家里"这种方法来表达他的"抗议"。
"那你的学习怎么办呢?""在家里自学呀。我喜欢历史学科,在家里就会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当然,在家里感觉自己更自由一点。"问题终于显现出来了。
"你的意思是不用受什么限制,是吧?你待在家里而不去学校是不是也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你希望爸爸妈妈不限制你,而能够相信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事情,包括考学?"我试探性地问他。
他思考片刻之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算作对我刚才问题的回答。
"现在的结果,是不是你想要的呢?"我继续引导他。"当然不是啦!所以上职中后觉得心里很烦。"他摇了摇头说。
"烦什么呢?""本来以为上职中能轻松一点吧,不过,我报的专业是能考学的,爸妈又常常叨叨我,希望我能考一个好大学,还经常动用他们朋友的力量……"
"那你准备怎么办呢?"小刚沉默良久说:"也许,我应该跟他们说说我的想法吧。"
后来,我和小刚又进行了两次深入交谈,了解到了一些更细节的东西,包括电脑游戏的问题。我也同小刚的父母交谈过,达成了一些共识,他们的认识也有所改变。一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渐渐顺畅了些,小刚请假的次数逐渐减少,学习成绩也赶了上来。
"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但家长常常是把自己的期盼当成是对孩子的爱护。小刚的父亲颇有才气,但总觉得不得志,因此,把完成自己愿望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希望儿子能够考上最好的高中,上重点大学,能够胜过朋友的孩子,能够让自己扬眉吐气。当然,他也希望儿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本着一颗爱儿子的心,给儿子的未来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然而,他没有注意到,孩子已经渐渐长大,不再是那个事事依靠父母、事事听从父母的小孩子了,父母过多的干预使他的自主性受到了忽视和阻碍,于是他的反抗性被激发起来,父母的愿望越强烈,儿子本身的愿望越淡薄,甚至感到厌烦,想要逃避。这时,突如其来的受伤"成全"了小刚,小刚以一个合理的理由逃遁了。 小刚也想做一个好学生,考上一所好学校,做一个让爸爸妈妈满意的孩子,可是父母确定的目标让他感觉到了压力和威胁,让他不能自由的选择,既然不能看到前面的成功,毋宁不做。于是,逃避成了最佳方案。
实际上,类似小刚的问题原本不是非发生不可的。父母也从青春年少的时候走过,想想自己年轻时的心态,就会对孩子多一点理解;想到孩子虽是自己的,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就会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想到大禹治水用"疏"而不用"堵",就会换个角度引导孩子……总之,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如果能适时改变自己的想法,父母就能做孩子的朋友了。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需要父母和子女齐心协力的构架"沟通"之桥。
当孩子步入青春期,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变化,适时转变教育方式,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对此,对父母提出以下建议: 1.了解青春期子女的心理特点,对待子女要理解、尊重、平等、宽容。 2.尊重他们应有的自主权和隐私权,不要事事干预,多给孩子提供一些自主发展的空间。 3.遇事多和子女商量,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子女建立起朋友式的关系,并通过积极的引导,转化他们的不成熟和片面的认识。 4.对待子女成长过程中所走的弯路,要宽容对待,允许他们有探索的过程。 5.父母要不断学习,在子女的人生路上树立榜样和楷模,起到引领的作用。 第二反抗期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十五六岁的孩子总和父母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这种状况能持续2~3年。这种"作对"现象在有的孩子身上表现十分明显,常把母亲气哭,把父亲气得浑身发抖。心理学上把青少年这段时期称为"第二反抗期",又称为危险期。此时孩子已进入青春发育期,突出的表现是具有逐渐增长的成熟意识,而社会经验又不足,使得这个时期的孩子易出现各种问题:如喜欢与父母待在一起的孩子变得不愿再跟着父母;一直很听话的孩子变得常常不听话,情绪急躁,向父母发脾气;做什么事我行我素,不愿与父母商量,而且冲动富于冒险性。据统计,这个时期如果不能顺利度过,常导致各种心理障碍,严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等。 要正确对待子女的这段"第二反抗期",父母应该加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另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对子女产生的影响。
页:
[1]